两岸学者研讨会闭幕就政治经济等议题达成共识
2009年11月15日 14:56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图为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右三),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名誉会长李际均(右一)等与会专家学者合影。中新社发黄少华 摄

中新社台北十一月十四日电(记者 黄少华 李佳佳)为期两天的“两岸一甲子学术”学术研讨会十四日在台北圆满落幕。与会的两岸一百一十位学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涉外事务及安全事务方面达成多项共识。

在闭幕前,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所长余克礼、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特聘教授林祖嘉、台湾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台湾中华战略学会成员邓定秩分别作各项专题分组讨论的总结报告。

余克礼说,与会学者赞同“九二共识”是双方进行协商谈判的基础,赞成促进两岸政治关系发展,认为两岸应该签署作为两岸和平发展重要一环的和平协议,对建立两岸政治互信,促进两岸良性互动看法也一致。他说,两岸学者对签署和平协议的时机、方式、及协议内容有分歧,双方在一个中国的立场上没有问题,但现阶段对一个中国内涵,意见仍不一致。

杨洁勉表达与会学者参与涉外事务讨论的基本共识:和平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正取代冲突,和解正取代对抗,两岸正面临历史性机遇,双方要紧抓好善用,造福两岸,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展对话协商和过去一年多来良性互动,双方领导人都表达双方在涉外事务中避免内耗的意愿,事实上双方在解决涉及世界卫生大会(WHA)等事宜上已初见成效;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同受中华文化的哺育,具有足够智慧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在涉外事务方面,要尊重历史和现实,在理念和思维上要充份体现前瞻性和想象力,求同舍(或存、化)异,共创新局,两岸关系已进入和平发展期,有助两岸在涉外问题展开良性互动,两岸涉外事务的退休人员能同聚一堂坦诚交流具重要意义等。

邓定秩说,综合座谈组一致认为军事安全是安全事务的核心,妥善处置可避免误判、防止意外。两岸学者在中华文化、“九二共识”基础上获得的共识包括:先由两岸民间学者专家、退役军人建立交流对话管道;应适时透过两岸协商,结束敌对状态;促进开展联合海上搜救及维护海运安全;促进共同合作开发东海、南海资源;两岸共同研究中国抵御外侵,尤其是八年抗日战争历史。适时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事宜由两岸双方授权、建构协商平台,先民间后官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达成。旴衡过去,展望未来,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唯有落实搁置争议、求同存异,才能建立互信、追求双赢。

在文化方面,与会学者都认为两岸应全面合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共同合作撰写中国文学史,共同发扬民族工艺,共同筹办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与纪念活动,共同构建闽南文化生态圈等。

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闭幕致辞中肯定,研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民间学术交流活动。他表示,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有客观需要,两岸应本着建设性态度,积极面向未来,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逐步解决两岸关系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过程产生的新问题。

他说,去年五月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转折,取得一系列进展,良好势头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海峡两岸中国人必须切实抓住、用好这机遇,两岸关系前途掌握在自己手里,共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程。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黄少华 李佳佳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