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民进党“立委”撰文:两岸和解启动台湾新局
2009年07月06日 10:26中国新闻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中新网7月6日电 前民进党“立委”郭正亮在今天的台湾《中国时报》撰文说,国共两党迅速走向历史大和解,不但启动了两岸前所未有的政经版图重整,同时也冲击著战后台湾政局的基本结构。对外来说,两岸和解将使台湾与美日的“联盟关系”面临调整;对内来说,国共和解也将使台湾的政党体系重新定位。

文章写到,五月在台北举行的“国际经济金融论坛”,日本产经新闻台北支局长山本已经感受到台湾“倾中离日”的变化:焦点不再是台湾与美日的三角关系,而是台海两岸与美国的新三角关系,台北新共识是中国大陆将取代日本领导区域经济,并把新三角关系视为台湾经济复苏的关键。

山本声称,全球不景气加速了两岸交流,六十年来“东亚最大火药库”台湾海峡才不过一年,就变身为“两岸同胞和平发展”的舞台,国际社会一时还不知如何适应。影响所及,两岸合作已经促成了中国抬头,很可能因此改变东亚势力均衡,台湾地区“美日的存在感已经越来越单薄”。

郭正亮因此指出,两岸和解造成美日在台湾的角色淡化,同时也意味著台湾在美日东亚布局的角色调整。这对台湾既可能是危机,也可能是转机。对于未来情势的不同判断,使台湾内部衍生出“危机派”和“转机派”的新政治分歧。

“危机派”强调地缘政治危机,认为台湾将因两岸和解失去美日信任,降低台湾在东亚战略地位,为避免孤独面对中国大陆,台湾必须凸显“主权”和反对开放,才能重新巩固“美日台”联盟。由于这种“国安”挂帅的冷战反共论述,原本就是战后台湾六十年的政治基调,泛绿“危机派”竟不自觉产生政治返祖现象,使“台独”滑向威权主义,开始称许刚成立的“台湾青年反共救国团”,甚至还接受两蒋时期的冷战口号。

“转机派”则强调全球经济重整,认为面对中国大陆经济崛起,旧有的“美日台”联盟已经失去政治基础,台湾必须另谋出路。明显例证,是前美国“驻台代表”、最著名的亲台派卜睿哲并未凸显台湾安全危机,反而公开称赞马英九执政团队的两岸开放路线。美中在全球经济危机下,已经形成实质的G2共生体;日本即使在台湾海峡产生“存在感”危机,也难以阻挡两岸和解,更可能在经济上萌生“打不过,只好更快加入”的现实思维,加快与台湾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便充分利用两岸经济整合的巨大商机。

文章说,面对国际情势的急遽转变,敏于思考的李登辉也及时抛出“中台新主张”,从凸显主权的“两国论”转向强调交往的“两岸朋友论”,主张台湾应在“亲美日”之外,也要“和中”,不但要正面交往,还要深化交流。这种跳脱冷战反共的扩大交往论,正和陆续部署访中的民进党县市长不谋而合。

事实上,李登辉“两岸朋友论”并非“独派”新主张。早在一九九八年七月,尚未执政的民进党秘书长邱义仁即曾在首度访问大陆后公开表示,民进党“为了因应新的政治形势,不能老是扮黑脸”,并严词指出“如果执政的国民党白脸扮得太差,民进党却一直扮黑脸,只会误国误民”。

文章强调,只会凸显“国安”危机、只会标举冷战反共、只会继续扮黑脸,是民进党最方便的政治表态。但这种明哲保身,不但不能挽回台湾与美日的政治联盟,还可能在两岸及美国迅速的经济整合中边缘化。民进党如不能掌握全球经济的重整情势,重新定位台湾发展策略,并使自己转型为两岸交往的正面角色,未来恐怕会危机大于转机。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