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用人如刘备:只用自己信任的人
2008年04月29日 18:03青年参考 】 【打印

马英九

一路顺风顺水

马英九出身公职家庭,一路走来相当平稳,从求学到从政都是顺境,少有失败的经验。尽管他参加两次“台北市长”选举,一次国民党主席选举,但除了第一次“台北市长”选举,与寻求连任的陈水扁有过较激烈的竞争之外,其他两次选举都是所向披靡,没有遭遇什么大的挑战。

其实,分析马英九在这3次选举中之所以获胜,主要是因为他当时仍是政治白纸,没有重大缺失。加上他仪表堂堂,清廉自持,受到青年、妇女、知识分子、中产阶级的喜爱,容易在台北大都市,以及成员成长背景类似的国民党脱颖而出。然而,属于乡村地区的台湾中南部,马英九没有任何参选经验。

这样的话,马英九对选举的认知,有着“从台北看台湾”的局限。这点在2006年“高雄市长”选举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马英九坚持提名与他类似的黄俊英参选,却不敌具有草根性的民进党候选人陈菊,本该赢得的“高雄市长”选举,最后却拱手让给绿营,重挫蓝军的士气。

马英九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洁癖,对不同类、争议性的政治人物,或涉及金钱、权力的政治事务,均惟恐避之不及。这种“不沾锅”的个性,固然使得马英九享有社会清誉,但也让他被外界认为缺乏人情味,甚至有些无情。国民党主席选举后,马英九一直无法化解“立法院长”王金平与他的心结,就因为如此。

马英九

用人如刘备

马英九的用人,类似三国时代的刘备,只能用自己信任的人,如前“台北市副市长”金溥聪、东吴大学校长刘兆玄、台湾大学教授高朗、马家军“立委”吴育升等。这些人专业能力强,历练却不足,或许言之有理,未必能排难解纷,与马英九背景类似,没有互补作用。

在选举上,马英九过去多是台北打法,先凸显个人特点,再吸引选民投票。不过,辞去国民党主席后的这段时间,马英九勤走台湾中南部,拜访农村、渔港、山区等地方,已了解选举不能光走明星路线,靠露脸、握手,而是要深入基层。另外,国民党也积极整合地方派系,协助马英九巩固基层票源。

在积极准备对决之际,马英九与谢长廷也有各自的问题。以寻找副手来说,马英九必须说服“立法院长”王金平,同意与他搭档参选,而谢长廷则是要从苏贞昌与叶菊兰(民进党内与吕秀莲、蔡英文齐名的女性,历任“立委”、“交通部长”以及“客委会主委”等职)二人中选其一,避免落榜者的反弹。就官司而言,马英九有特别费案要打,谢长廷则有高雄捷运案、政治献金案待办。

马英九:

“台独”不是选项

当然,每次台湾领导人选举,都会触及两岸问题,2008年也不例外。对于两岸问题,马英九担任党主席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国民党的党纲主张两岸统一,目前并未修改,而“台独”从来不是国民党的选项,现阶段仍主张维持现状,确保台湾民众的利益与福祉。

至于大陆政策方面,马英九认为,两岸三通、企业西进是促成台湾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他还提出“黄金双航圈”论,以台湾为区域跳板,连接东北亚、东南亚,而大陆民众来台观光一事,也要早日开放,每日开放名额应增加,从1000人逐步放宽为10000人。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司马正翔   编辑: 李增华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