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梵建交可参考越南模式
2007年04月26日 11:34 】 【打印

越南的天主教徒比中国更多,越南和梵帝冈有深入地、直接地讨论建交的问题,最后协议是:所有国内主教的挑选,都由梵帝冈提名,最后交由越南政府委任。情况恰如“一国两制”的香港,特首及主要官员的最后委任权都交给中央。

在意大利,天主教成为国家精神的主体,梵帝冈就在首都罗马以内。在英国,圣公会亦间接主导了英国人的思维,连皇室也要定期去教堂。在中国,诸教共存,差不多主要的宗教,诸如儒、道、佛、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都在中国找到。以往中国更有拜火教、犹太教,以至东正教。但为何单一的天主教,很难重投梵帝冈的怀抱?而中梵的建交又困难重重,一波三折呢?最近天主教爱国教会主席的逝世,又带来什么影响呢?

天主教徒遍全球

基督教目前是全球最多信徒的宗教,共有十二亿,比起伊斯兰教徒,还多一亿。但若细分为天主教与其他基督教派,天主教徒就只有八亿多人。和伊斯兰教不同之处,天主教组织力更强,向心力更大,梵帝冈教廷一句话,全球五大洲的八亿多人便听命,因为梵帝冈形同一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出席联合国大会,各地的枢机主教形同驻外大使。虽然梵帝冈的领土不足半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一千,但有自己的银行,每年的财政收入及开支都超过二亿美元,超乎一个小国的经费,而梵帝冈的人均生产值更超越二万美元。

任何宗教都导人向善,但天主教教士却有助纣为虐的个案,部分教士藉殖民地的扩张而扩展教务,教堂往往建于堡垒的旁边,马六甲的圣保罗堂、澳门的大三巴便是最典型例子。差不多整个中南美洲之所以天主教化,主要是拜殖民主义之“赐”。天主教自明末开始,对中国有很大的贡献,但中国的老百姓对天主教有戒心,亦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在民族主义高涨的年代,反天主教往往等同反帝国主义。

建交是一种需要

在一九五七年,中国的天主教爱国教会成立,和梵帝冈断绝关系,所有教区的主教都是自选自任命,归国家的宗教部门管理,等于是一种自立行动,其他的基督教会亦复如是,唯一的分别,是天主教教士仍然有部分企图和梵帝冈保持联系,因而便有所谓地下教会,又称公众教会。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宗教都想进行革新,在革新的阶段,天主教会便变得无所适从。中梵有需要建交吗?有需要的话,爱国教会又如何和梵帝冈相处?公众教会更如何向政府交代?诚如教皇所言,任命中国的主教是一个问题,彼此断绝来往多年以后,如何和各主教共融是另一个问题。

建交是一种需要,因为中国的天主教会,需要向前走,而不是往后望,只回想过去不愉快的经历。目前中国的近百个教区中,已有四十五个欠缺主教,而主教的继任,又是另一个问题,因为目前的主教当中,有七十人已年过八十,更有十人年过九十,因此有必要从速任命主教。就在去年,有三位主教、包括昆明、安徽、徐州在内,自行祝圣。中国政府解释上述的主教继任问题,但教皇却不接受这个解释,为中梵的建交设下了障碍。

其实中国的要求很简单:第一,梵帝冈必须和台湾“断交”,并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第二,梵帝冈不能干预中国的内政,亦即是不可透过教会去影响中国。这并非无理的要求,因为这完全符合中国最高的原则,给予中国最终的保障。由于历史的教训,中国断不能容许西方再藉宗教进行侵华活动。对此,梵帝冈很难立即放弃对台湾的牧民政策,亦不易放弃对中国天主教会的领导权。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zhf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