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玄表示不会补助苗栗县兴建“马奋馆”,县长刘政鸿则宣称不靠“中央”,将以委外或BOT方式进行。
联合报发表社论称,马家庄暴红,其实是一个颇具人文意趣的事件。马英九自小知道宗祠的堂号为“扶风堂”,后来得知台湾的“扶风堂”在苗栗马家庄,此后年年到苗栗“祭祖”,迄今已历十五年,渐渐成为马家庄每年的盛事。此事缘起十五年前,难谓马英九有政治动机;而居民只有二十余人的马家庄,眼看马英九年年“回家”祭祖,从辞官引退,千回百转,变成了“总统”,也可谓始终如一。马英九在“扶风堂”找到了他的根,马家庄则将马英九视为祖德的光耀;其间遇合皆出乎自然,正是这一段“扶风堂演义”的动人之处。
最令人玩味的是,不少社会大众也做如是观。据说陈水扁官田老家,周末游客最盛时不过七八百人;但马家庄的马氏宗祠周末竟可涌现数千观光客。可见许多民众也视马家庄为佳话,并认同此一伦理奇观。也就是说,“马家庄现象”不是人工堆砌所成,而是自然演化所致;这也正是这一段“扶风堂演义”的可贵之处。
刘政鸿看出马家庄是一个题材,并想增加其地方经济效益,其实不无创意,有其值得肯定之处。只是,要推销“马家庄”,应当政治色彩愈淡,人工堆砌愈少;尽量保存原汁原味,切忌浓妆艳抹而失去本色。所以,与其在“马奋馆”上作文章,不如以“扶风堂”为题材。
马英九与马家庄的这段因缘已经默默发展了十五年,如今成了议论的焦点,也到了双方应当思考如何面对将来的时刻。最佳的策略,仍不外“自然”二字。马英九继续努力其志业,光宗耀祖;扶风堂也继续珍惜这段因缘,为社会伦理创造传奇。倘能如此,马家庄的人文价值即弥足珍贵。
维护人文传奇与拍马屁,其实是一线之隔;欲使马家庄扮演地方经济角色,亦不可破坏其自然本色。眼前的马家庄传奇与扶风堂演义若欲发展下去,并产生正面社会效益,主要须靠马英九的人格形象及马家庄的素朴本色来支撑;倘若马英九的形象及马家庄的本色变了质,一切就成泡影。
看一看官田陈家二十米的林荫大道,如今人影寥落车马稀;即可知一个社会传奇,不是靠权力支撑,也不是靠金钱堆砌,而是靠来自真诚人性的感动力。
编辑:
陶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