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长撰文详析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2008年02月04日 07:19中国新闻网 】 【打印

一、1月10日以来我国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灾害。

1月10日以来,我国天气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去冬以来的晴暖、少雨天气转变为低温、多雨雪天气。这次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主要由四次天气过程造成,发生的时间段分别为1月10日至16日,18日至22日和25日至29日,31日至2月2日。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长江中下游及贵州雨雪日数为1954/55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冰冻日数为历史同期次大值。其中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贵州43个县(市)的冻雨天气持续时间突破了历史记录。江淮等地出现了30—50厘米的积雪,贵州、湖南的电线结冰直径达到30—60毫米。

总体上看,这次气象灾害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影响重的特点,很多地区为50年一遇,部分地区百年一遇,属历史罕见。

范围广。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了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重庆、广东、浙江、福建、四川、陕西、江苏、云南、甘肃、河南、青海、西藏、山西、上海等20个省(区、市)。

强度大。1月10日以来,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6省区降水量达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值。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低气温降至-6—0℃,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接近。武汉和长沙两市已连续半个多月日平均气温接近或低于0℃;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和贵州5省大部的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2—4℃,湖北中东部、湖南大部、贵州东部偏低达4℃以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甘肃、陕西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低值,江西、重庆、宁夏为次低值。江南、华南及西北大部地区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达10—20℃,其中华南西北部超过20℃。浙江暴雪是1984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创近50年极值。

持续时间长。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1月31日,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上海)及贵州日平均气温小于1℃的最长连续日数仅少于1954/55年,持续时间为历史同期次大值;长江中下游及贵州雨雪日数超过1954/55年,为历史同期最大值;冰冻日数接近1954/55年,为历史同期次大值。其中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

灾害影响重。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灾害,特别是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设施、农业生产、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近期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类似的气象灾害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球正处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期,包括极端暴风雪和冷冻灾害的频繁袭击。

今年1月29日至31日,一场极为罕见的强烈暴风雪天气袭击了素以气候温暖著称的地中海东部的中东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交界处积雪厚度超过1米,狂风掀起地中海大浪高达10米左右,恶劣天气造成以色列国内航班停飞,并有数十人冻死街头。1月8日,伊朗遭到十多年来最大降雪影响,北部和中部积雪有55厘米厚,至少造成21人死亡、88人受伤。1月中旬,阿富汗遭遇罕见的全国范围持续降雪并引发雪灾,一些地区积雪深达2米,60多人死于山区雪崩和交通事故。另外,在1月11日伊拉克也降下了100年以来的第一场雪。

去年11月底至12月初,北美西北部沿岸高压脊异常发展,引起北极冷空气向南暴发,与来自副高南侧的热带暖湿气流交汇,造成暴风雪袭击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以及加拿大东部地区,受其影响,美国部分机场关闭、航班延误或取消、公路交通瘫痪,缅因州北部积雪厚度达到51厘米。

2007年1月中旬,美国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受暴风雪和大幅度降温影响,有68万户家庭或商店断电,65人在恶劣天气中丧生。与此同时,1月17—18日,强风暴“西里尔”席卷了欧洲北部地区,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多个国家遭受严重影响,至少有47人死亡,同时导致大面积断电和交通中断,上万人出行受阻。此次灾害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以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均为近年来北欧地区所罕见。

三、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

近20天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这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根本原因。近期大气环流异常形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今年1月以来,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这种环流异常型已持续19天,是多年气候状况的3倍以上,为1951年以来该环流型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我国。其次,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亚偏强偏北,强大副高的位置稳定维持在我国东南侧的海洋上空,并多次向西伸展,使冷暖空气交汇的主要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第三,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是近十多年来少有的,促使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不断向我国输送。第四,在冷暖空气交汇区,由于暖湿空气位于上部,形成对流层中低层稳定的逆温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上述这种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组合自1月中旬初以来已经维持了20多天,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出现罕见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拉尼娜事件对这次灾害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分析表明,这次拉尼娜事件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也是前6个月累计强度最强的一次。入冬以来,我国出现的降水异常分布特征和历史上较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的冬季气候特征非常相似。这种情况表明,当前的拉尼娜事件是影响我国东部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后期灾区天气阶段性转好,但仍需防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的预报结果,今年2月4—5日,南方地区将有一次弱的降水过程;6—9日,南方大部地区的降水将阶段性停止,以晴好天气为主,但气温仍然较低,积雪和冰冻仍难以融化。因此,要继续做好防范低温积雪和冰冻灾害,并要警惕雨雪之后的大雾天气的影响。北方地区天气晴好,有利于物资向南方运输。灾区要利用天气转好的有利时机,抓紧做好煤电油运和救灾及灾后恢复工作。

气象部门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灾害影响评估工作,主动及时向各级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气象服务,为夺取抗灾救灾的最后胜利做出贡献。(文/中国气象局局长 郑国光)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谭不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