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阔步迈向工业强省
2008年04月29日 18:10中安在线 】 【打印

襟江带淮的安徽,一向以农业大省闻名于世。草长莺飞的4月,记者深入江淮各地采访,一望无垠的葱翠麦田和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依然美得动人心魄,但感受最强烈的却是今日安徽工业强省的滚滚热浪!

“华丽转身”迈向工业强省

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安徽省委、省政府千方百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为此,安徽把工业强省战略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努力走安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了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能源消耗不断降低的良好局面。

数字印证跨越。从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间,年均16%的工业增速,使安徽全社会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37.2%提高到55.4%,成为推动全省生产总值连续跨越四个千亿元平台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上缴税金2007年达到410.1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已达80%。标志着工业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全省工业第一支柱行业。

随着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安徽省工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优势地位进一步凸现。安徽工业强省的坚实步伐造就了一个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数字。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机械、冶金、轻工3个行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全年汽车产量达到65.9万辆,名列全国第6,有望成为“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千亿行业之一。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从无到有,2007年达到10户,其中马钢、铜陵有色、海螺集团、安徽省电力公司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2006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安徽拥有11家;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安徽拥有13家。江汽的汽车底盘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丰原的柠檬酸产量居世界第一,马钢的高速线材、车轮轮箍居国内先进水平;铜陵有色集团电解铜产量产量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一,在世界排名第5;海螺水泥产量已连续14年居全国水泥行业第一位,在世界水泥行业名列第三位。2006年,安徽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均居全国前第三位;彩色电视机产量居全国第五位。安徽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家电生产基地之一。

自主创新:安徽工业强省的灵魂和支撑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创业于安徽芜湖一片农田里的奇瑞汽车,在2007年8月22日生产出了第100万辆汽车。从初圆轿车梦到第100万辆车下线,奇瑞仅用了93个月,而且这100万辆汽车中有13%左右销售到了海外。专家指出,100万辆下线,是奇瑞十年自主创新结出的丰硕成果,也是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自主创新的道路虽然崎岖艰险,但一旦登顶便风光无限。同样在汽车行业,江淮汽车从一个连职工生活都无法保障的亏损企业,发展成为能生产轿车、商务车、轻卡、重卡、客车等全系列车型的大型汽车集团,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客车专用底盘、轻型载货汽车每年的销量始终排在同类产品的前列,轻型载货汽车的出口连续5年摘取行业第一。江淮汽车的成功来源于每次都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然后针对中国市场特点二次开发和创新,使得江汽可以在细分市场上接连突破,取得技术领先。

自主创新使安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尤其是2000年以来的7年时间,安徽从产销汽车10万辆,发展到近70万辆,年销售收入从当初不足100亿元增加到近800亿元,创造了年均增长38%的业绩。

如同汽车行业一样,要想实现新型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唯有依靠自主创新已成为安徽全省上下的共识。目前,在安徽,企业的科研机构已占全社会的65%,科研人员占67%,研发费用占68%,科研项目占84%,研发成果占73%。近五年来,安徽共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3630项,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300亿元,工业产出能力增加6000亿元。实施1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710项,完成投资1700亿元。窑外分解新型干法水泥制造和余热利用技术及装备、汽车发动机及整车装配、叉车生产技术及装备、铜冶炼技术及装备、H型钢和高速车辆技术、玉米发酵技术及装备、卷烟配方技术、瓦斯综合利用技术、年产1000万吨煤炭矿井开采技术及装备、雷达技术、语音合成技术等国际一流技术,显著提高了安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据测算,安徽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0位,其中基础创新能力高居第2位。

改革开放:安徽工业强省的活力之源

安徽工业近年来的大发展,从根本上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思想解放和强力推进,得益于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产销量已占全国水泥行业60%以上的海螺集团,十年前还是一个局限在安徽宁国山区的中型水泥厂。在安徽省政府的政策推动和大力支持下,海螺集团完成对安徽沿江的铜陵、芜湖、池州三市水泥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其经营管理优势和先进的水泥生产技术,仅用二三年时间就成为国内水泥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

安徽一度以拥有美菱、荣事达、扬子等众多家电知名品牌而名闻全国,被誉为“轻工大省”,但在全国家电行业新一轮结构调整中,这些企业发展空间被挤压。安徽各级政府敏锐地捕捉机遇,先后将滁州电冰箱厂卖给西门子,将黄山电视机厂卖给海尔,将荣事达洗衣机厂卖给美的,并吸引西门子、海尔、美的、格力、康佳、TCL在安徽家电业投下数百亿元资金,使安徽在全国家电生产基地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立足资源、产业、区位优势,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培植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甚至是千亿元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发展,获得产业集聚效应,在工业化上实现高起点起跳,这在安徽已是一条清晰可见的路子。如今,在一批活力迸发的本土产业龙头企业和外来海内外产经巨头的引领和主导下,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能源及原材料等行业已成为安徽的优势行业。2007年,安徽省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11家,是2002年的3.6倍,按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占全省比重计算,工业集中度达到80.4%,比2002年提高9.1个百分点。同时,安徽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方兴未艾,原有的产业集群越做越大,新的产业集群已渐渐形成,无为高沟电线电缆产业群产值现已达100多亿元,当涂博望机床产业集群年产值达30多亿元。淮北煤矿印刷机械、桐城内拖配件、芜湖县机械和汽车零部件等新出现的产业群,正呈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全省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省会工业密集区为中心、以皖江工业密集带和沿淮工业密集带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从奇瑞、江淮汽车、马钢、海螺水泥、铜陵有色、丰原生化等一批跃起于安徽本土的企业成长为国内产业黑马身上,从纷纷抢滩安徽的微软、日立、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和海尔、美的、格力、TCL等沿海知名企业身上,从企业背后正在孕育生成的一个个竞争能力和成长潜力极强的产业集群上,可以看到安徽变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省正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高歌猛进,向着工业强省的目标加速转变!(特约记者:楼建坤)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楼建坤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