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发展 投入 三大关键词解读安徽卫生事业
2008年04月29日 18:04中安在线 】 【打印

“改革创新,探索前进”,这是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给安徽省芜湖市卫生局题下的8个字。2008年2月19日,高强莅临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调研视察时,对芜湖“医药分开、药品统一管理”的改革作出高度评价。

据悉,新医改方案基本框架已成型,并将于今年启动国家试点,安徽将积极稳妥地参加新的医改试点。安徽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安徽卫生工作者在医疗改革方面的锐意探索,正为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国内同行所关注。

改革,敢为天下先的锐度

医疗改革,剑指“看病难、看病贵”。在全国新医改的大幕尚未拉开之前,安徽卫生系统已经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锐气,作出多方面的探索。

医药分开,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医疗改革指导思想之一。2008年1月1日,伴随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这座城市的8所公立医院成为医药分开的“试验田”。

提起“芜湖模式”,不能不说到在改革中新诞生的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这个全新的机构,取代了过去各家医院分散的药房,集中开展全市药品的网上集中采购、公开招标工作。同时,根据各医疗单位的药品需求,药品管理中心集中配送药品,集中与各家医疗单位结算费用。

在改革中,各家医疗单位的药房实行人事与行政分离的管理模式,即药房人员由药品管理中心聘用,行政业务由原医疗单位管理,以解决药房人员必须听命于原医疗单位的情况。在药品价格方面,网上招标的药品价格一律控制在加价10%的范围,而医疗机构则实行零差率销售。

业内人士认为,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切实降低群众治疗中的药品费用。同时,通过有效地切断药品流通领域和治疗过程中的利益链,让医疗机构能更好地集中精力提高医疗和服务水平。“芜湖市为全国的医改作出了很好的尝试”,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对“芜湖模式”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而在安徽的省会合肥,卫生部门也在积极探索解决“看病难”这一问题的思路。众所周知,在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的同时,为数甚多的社区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如何实现社区医疗机构“分流”患者和“小病”进社区?2007年,合肥市已经在所辖的庐阳区内,试点降低社区医疗机构药品价格,从而增加这些医疗机构对患者的“吸引力”。从试点结果来看,通过实行药品“统购统配”——政府集中采购并统一配送,减少了药品的流通环节,药价平均降幅达到20%,少数品种降幅达50%。

此外,合肥市正谋划建立起社区医疗机构和大型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合肥市卫生局局长陈社新表示,要让一所大型医院对口支援一个区的社区医疗机构,提供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以这种合作为基础,实现“双向转诊”:一方面社区医疗机构将在初诊中发现的大病患者送往对口的大型医院;另一方面大型医院可以将一些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工作交给对口的社区医院完成。

发展,从10到100的速度

“住院封顶线从3万元提到了5万元!”这个好消息在安徽省的参合农民中不胫而走。今年,在政府提高对新农合补助标准,新农合筹资标准从上年的50元提高到今年的100元后,安徽省卫生厅立即会同安徽省财政厅,测算了新的补偿标准。

安徽省的新农合工作,发端于2003年。当时,全省只有10个县(市)接受了试点。而到2008年1月1日,新农合已经在全省100个需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

新农合工作的进展,也正是安徽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的一个例证。安徽省卫生厅提供的一组数据,同样展现出卫生事业发展的“安徽速度”:2007年末,全省卫生机构总数达到9347个,比2002年底增加515个;全省医疗机构床位13.6万张,比2002年底增加2万张;全省卫生人员总数20.92万人,相比2002年底增加2.8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2.41万人。

几年间,安徽夺取了抗击非典、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多次大灾之后无大疫的胜利,这要归功于安徽省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此外,安徽省建立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以及由乡镇至省的疫情直报网络系统,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提升。

“北华佗,南新安”,历史悠久的安徽中医药事业,在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安徽省实施了“名院、名科、名医”工程,已经建成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专病专科,以及5所省级特色中医医院、60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自从实施“江淮名中医”人才计划后,安徽已经培养一大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基层实用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古老的中医药,正呈现出勃勃生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通过大力实施卫生民生工程,全省卫生事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这一年,全省完成了369个乡镇卫生院、1000个村卫生室和40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也得以建立,全省有1951名艾滋病病人、6822名贫困现症结核病病人和6160例晚期血吸虫病人得到民生救治救助,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

投入,增长137.6%的力度

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度投入。

事实上,没有政府的大力投入,芜湖医药分开的脚步不会迈得如此轻快。多年来,医院的收入中有相当比例来源于药品。医院“不直接经营药品”后,该如何生存?芜湖市卫生局局长韩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开始,未来5年政府每年将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支持医疗机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为改善医疗人员待遇、解决后顾之忧,芜湖市级财政除了保证原有拨款不变,每年还为此支付1900多万元,把医疗卫生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以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2008年市政府投入了5000万元,并列入了今年的重点项目”,韩肃这样告诉记者。

同样,没有全省投入的10亿多元,也就没有现在完备的包括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在内的公共卫生体系。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07年,安徽省人均卫生事业费增长了137.6%。安徽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表示,过去的五年是安徽卫生事业发展史上,投入最多的五年。

放眼未来,安徽省还将进一步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记者在安徽省卫生厅了解到,安徽省计划在2007年至2011年间投入109亿元,建设四项卫生工程。这四项工程是:一是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二是建立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制度,对全省确认的艾滋病病人、贫困的现症结核病患者、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及其他新发或不明原因重大传染病病人给予医疗救治并对部分人员实行生活补助。三是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到2011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100%,社区居民能在社区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按成本价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四是建设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在全省建成1230个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1万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使农村居民在乡村卫生服务机构能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卫生服务。(特约记者:陈哲)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陈哲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