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专题 > 十六届中央集体走过五年 > 分析评论 > 正文
学者: 胡温已树立全新重农观
2007年10月15日 13:19 来源:中新网

中共高层近期不断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研究员就此指出,“重中之重”思想表明,胡温领导集体已树立了一种全新的重农观,来指导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理念与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曾业松指出,中国过去几千年都处于农业社会,国家政权需要靠农业提供财政来源。因此历代君王在实行重农政策的同时,普遍推行重税政策。这种“重农”,重的是农业生产、税收和农民力量的利用。简言之,重农民之“力”,而不重农民之“利”。建国以后,中国开始工业化初期阶段建设,制定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几十年间农民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因此,工业化初期的重农政策也带有一定的“夺农”、“挤农”倾向。

农民利益成政策核心

曾业松分析,中国现时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高层适时提出“重中之重”思想,这标志着党的“三农”工作指导方针出现重大调整,三农政策发生根本改变,城乡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曾业松指出,“重中之重”思想以实现农民利益为核心,城乡统筹发展为前提,制度和体制创新为途径,是一种全新的“重农观”。这一思想,与传统农业社会及工业化初期阶段的重农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从过去重视农业生产发展、重视农业对国家财政贡献、重视农业对工业支持,转为重视“农民、农村、农业”的全面发展、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从过去的“重物”转为“人、物并重”──既重视粮食增产和经济发展,又重视农民的收入和利益。

三农滞后影响现代化

曾业松指出,中央高层如此重视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从工农、城乡关系看,解决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经济以年均百分之九的速度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农民相对于其他阶层收入太低;农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效益太低;农村与城市相比发展太落后,已然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难点和关键。

其二,从三农关系来看,农民是农村主要居民,农业是农村重要产业,农村是农民和农业的载体。抓好新农村建设,也就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

其三,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无论欧洲,还是日本、韩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都有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借鉴。

   编辑: 李增华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十七大图集
十七大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天安门碧空繁花 迎接十七大
中共十七大代表团进京
比利时时报记者采访十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