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犯67小时逃亡路:精心策划与愚蠢的逃亡
2009年10月29日 14:09三联生活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舍必崖乡小韭菜沟村,逃犯翻车的地点(张雷 摄)

为拦截逃犯而与被劫持的农用车相撞的警车(张雷 摄)

精心策划与愚蠢的逃亡

越狱之疑

从越狱到最后的抓捕,呼和浩特越狱事件历经了惊心动魄的67个小时。10月17日14点30分4人集体越狱,10月19日9点30分全部落网,3人被捕,1人死亡。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周刊在时间上没有优势,10月20日召开每周选题会时,各类媒体早已充斥海量信息。但4名重刑犯的亡命之举,实在能引发太多的疑问,他们各自的故事、他们的谋划、他们的逃亡,还有追捕本身都构成了这个事件可供深入挖掘的多个层面。我们迅速派出了4路记者,试图尽可能详尽地试探、接近、解答这些疑问。

李伟、李翊和摄影记者张雷10月21日13点从北京出发,他们需要完成关于监狱和警方的采访,并且实地勘察逃犯的逃亡路线和警方的追捕路线,试图还原67个小时里逃与追的真实氛围。为了获得尽可能详细的信息,他们选择驾车前往,当晚19点才到达呼和浩特。从10月22日开始,李伟联系到了狱中的狱警与相关人员,而李翊则赶赴和林格尔,采访到了当地警方负责抓捕行动的所有重要人员。返回呼和浩特后,他们还专访到了负责指挥抓捕行动的呼市公安局局长颜炳强。10月23日,我们的记者驾车从第二监狱大门出发,用一整天时间,每个地点实地踏查了逃犯逃亡路线和警方追捕路线,核实了所有细节。10月24日,李翊还在医院采访到了在围捕逃犯时受伤的警察郭延军,他刚好也是一位痕迹鉴定专家。

逃犯的故事由王恺和王鸿谅来完成。4名逃犯中,他们重点选择了两人——李洪斌和高博。从当时资料看,李洪斌是4人中年纪最小;而高博成为囚徒是冲动犯罪,与同事发生口角时致人死亡,和其他几人比,主观恶性最小。

王恺和摄影记者关海彤10月21日出发,赶往高博的家乡河北省玉田县石臼窝镇高家庄村,当晚到达村庄,见到了高博相关亲属,才获知高博的父亲早已离开家乡,定居玉田县。他们又折返玉田县城,但高博的父亲始终不愿意面对媒体,他的电话总是由同事代接。10月22日,王恺和关海彤赶赴包头,找到当年负责高博案的刑警队长,并且根据判决书,找到了当年的受害者家属。

王鸿谅和摄影记者于楚众10月21日出发,赴李洪斌的家乡内蒙古通辽市民主镇窑营子村,同样也只找到了李洪斌的相关亲属。这一家人2003年就已经离开村庄,到呼和浩特打工,陆续换过好几个地方,从呼市到了包头,又从包头到了鄂尔多斯。10月22日,王鸿谅和于楚众遂赶往呼和浩特,找到当年负责此案的警方人员和律师,并查阅了当年凶案的全部卷宗,包括警方的讯问笔录和律师会见记录。在后来几天的多次沟通中,终于获得一次与李洪斌父母电话采访长谈的机会。

4路记者的努力,从不同角度尽最大努力还原了这次越狱事件的各个层面,他们寻找到的材料,提供了一个至少值得我们深思的“越狱之疑”比较坚实的基础。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越狱   匕首   逃犯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李翊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