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实力:孔子再出山
2009年07月07日 11:14南风窗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那时候他们只可以从事语言培训,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还不被允许。2000年之后,他们才真正可以放开手脚从事丰富多彩的文化推广活动,各种前卫艺术尤其让年轻人喜欢。

“我们认为文化的交流和宣传,很重要一个形式就是合作,”北京分院公共事务部主任朱子娟说,“有合作就有沟通,没有合作是不会有效果的。”

他们最近的一次尝试是邀请德国的乐队来华演出,并邀请风格相同的中国乐队参与。主要形式是让德国的乐队用中文演唱他们的歌曲,让中国的乐队用德语演唱他们的歌曲。结果德国人对中国现代音乐简直着了迷。

但歌德学院不会通过广告做推销。朱子娟说,我们从来没有硬性推销,没有硬广告。我们比较低调,一直安安静静地呆着,做一些隐性工作(比如资助一些出版社的德国书籍译介出版计划)。逻辑是,文化宣传不同于商业宣传,文化是有格调的,不能通过广告去剥夺人们想要获取安静和不想接收信息的权利,否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当然不能说孔子学院没有策略性。孔子学院目前全部进入海外所在国的大学建制之内,这实际上已是最为核心的文化层次上的合作与接触。白玉国说,学院这种形式是推销自己的最好且最合适的载体。与国外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院,可以非常方便地融入当地社会,特别是接触到知识分子,交流的是语言、文化和艺术,非常有益。

“很多学院通过招收学员,能有不少的教学收入,对于合作的外方学校而言,也有现实的经济效益。”

当然,中国也面临一场资源争夺战。主动出击推销自己的国家并不是一个。以最活跃的日本为例,在张慧晶的记忆里,他们曾在她所在的大学搞了一个日本文化周,使馆方面什么都提供,名贵的吃喝全部免费供给。钱花了不少,这也为他们博得不少好感。许多当地学生都喜欢首先选择到日本留学。

“我就觉得他们应该来中国,但人家说了,日本方面一听说他们要去日本,就提出旅费、住宿全包,只要他们能真正喜欢日本,并且在日后能专门研究日本。去中国没有那么多奖学金。”

法语联盟则直接带着设备和内容进入当地的中小学,与当地合作建设双语学校,不光从中赚了钱,也推销了自己,“哥伦比亚人从小说着法语,长大了当然热爱法国,这里面有一个感情因素。”

中国方面似乎也在考虑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不仅是有人提议增加财政给付力度,各项针对性的吸引策略亦在完善之中。孔子学院目前已经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这种投资并不是没有潜力。“那些人来了,吃了我们的饭,喝了我们的水,当然是有感情的。当他们成长起来,在那个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就能替我们说话。”

张慧晶每年夏天都会带领10多个哥国学生回到南开大学学习汉语,并深入中国各地参观,进行学习实践。有些学生选择留在南开继续学习。有些学生则对中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中国现在需要想尽办法让更多潜在人群进入自己的语言体系,以形成一条长长的“文化统一阵线”,这应该是汉语国际化不言自明的方向。根据一些内部研究来看,目前孔子学院的布局已经实现了在经济最发达并且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地区、传统上与中国交往密切且具资源优势地区、与中国有文化亲缘关系地区的落地。

“很多国家都在考虑,采用什么方式进入多领域对话,增进了解与理解。这是一件好事情,”柯理说,“一方面是希望自己得到认同,另一方面也是要让大家知道世界的多元性。当你能提供一种有意义的选择,最起码可以通过这种对话解释给别人听。”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章剑锋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