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地摊”博士后:一个月给我10万也不多
2009年11月20日 10:38城市快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孙爱武摆摊的地方

记者津京两地调查

他曾经是南开大学化工专业的高材生,他曾经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在世界顶尖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们眼中的高端人才,如今却落魄到——在北京海淀区成府路一个胡同式的小市场里靠摆摊为生。前日晚,记者在北京中科院化学所旁边一个小餐馆内,与孙爱武进行了对话。

本版撰文 记者 韩爱青 刘晓艳 摄影 许凯

“一个月给我10万也不多”

正是晚餐时间,餐馆里人很多,要不是旁人介绍,很难想象眼前留着一脸络腮胡子的就是孙爱武。孙爱武身材魁梧,戴着副眼镜,说话语速很快,带着浓浓的乡音。他外着黑色棉服,里面蓝衬衣的扣子系到了头,衬衣领子已发黑。其随身背着一个双肩包,拉链上还锁着一把小锁,孙爱武说:“总丢东西,丢怕了,干脆就把书包锁上了。”

孙爱武面前餐桌上,摆着一盘素炒土豆丝,菜是他和中科院的同学郑教授餐后剩下的,没怎么动过。

为了证实自己的身份,孙爱武主动拿出了身份证,他说自己的事情没什么怕别人知道的,不过因学历证等证件比较重要,所以没有随身带着。

孙爱武说,回国前他一直在密歇根大学的实验室做研究。“我在美国待了8年,从来没回过国,有签证的问题,还有就是回国一次路费就得两三千美金,父母都是农民,供我读书已经算尽了义务了。”

据孙爱武介绍,他的老家在山东潍坊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辛苦供他读大学和研究生,已经很辛苦了,因此他很少求助家里。从南开大学本科毕业后,他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在北京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妻子也是山东人。他在美国读博士时,妻子以陪读的身份与他一起前往美国,在那里妻子也读了研究生。后来,因为有了三个孩子,妻子成了全职太太。

孙爱武说,回国后,想找个合适的职位,做点儿研究。当天一早儿,他刚去过北师大面试,他觉得如同做了个学术探讨,很愉快。

据了解,是中科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李小文向孙爱武发出的面试邀请。北师大聘请其为专家,帮助租房、安家,月薪为4800元。不过,孙爱武则希望直接成为博导,自己带学生、做科研,并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双方当天未达成共识。“他们提供的条件和我的要求有差距,我感觉希望不是很大。”孙爱武称。

当问及对工作的要求时,孙爱武说,“我的情况特殊,一家五口人。如果不能提供住房,那么一个月给我10万也不多,因为买不起房啊。”

“卖货不是为了赚钱”

孙爱武带记者去了他的摊位,摊位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上一个岔口里,严格来说,那只是一条小胡同,因地点不太好,平时主要是附近的学生光顾。之所以选择在此摆摊,孙爱武称是“因为靠近学院路”。

摊位离胡同口约有10米,那里曾是个花坛。帽子、手套等货物放在纸箱里,沿墙摆放着,外面用木板挡着。旁边放着煤气灶、铁锅和一张小桌子,他的生活起居都在这里。

“回国后第一个月的8000元生活费是岳母给的,但很快就花完了,因为全家人需要住旅馆,一天二三百元的住宿费。在学院路附近发现这个小市场后,我觉得这里紧邻高校,就选择在这里摆摊了。我卖货也不是为了赚钱,这是我和别人交流的方式。”孙爱武说。

旁边摊主显然和孙爱武很熟了,主动和他打招呼:“孙博士上报纸啦!”在摊贩们的眼中,孙博士摆摊只是“玩票”性质。因为他很少看摊,摆出货物,留下两个钱盒子和一个写着“温馨小屋,自取自付”的牌子,便开着他的面包车忙自己的事去了。

摊贩们对他的评价是“心很好”,经常看他送给一些没钱的人帽子和手套。

<< 上一页12下一页 >>
孙爱武   同学   南大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韩爱青 刘晓艳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