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有空,曹恒蕾(右)就会来陪伴“干妈”。 记者叶茂林摄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本报记者罗欣 通讯员冯圣兵 秦前江 实习生陈丹丹
18个月前,大学好友患病去世,临终前拜托她照顾自己的母亲。面对朋友临终的托付,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年多来,学业紧张的她总是尽量挤出时间,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到“干妈”家中,听她倾诉、陪她聊天、伴她逛街、为她烧菜……“干妈”终于走出了阴霾,说:“你是我活下去的希望!”
昨天,21岁的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曹恒蕾,被多位老师一致推荐为“2009年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
一条短信让她许下承诺
昨日下午3点,青山船厂附近的一间20平方米的平房里。一个瘦小、文静的女孩,将手搭在一名50多岁的中年妇女肩上,两人开心地说笑着。
这位女孩就是曹恒蕾,旁边的中年妇女,则是朋友托付给她的“干妈”周丽(化名)。见记者进来,曹恒蕾赶紧起身拿杯子、倒水……俨然“主人”模样。站在一旁的周丽,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说起两人的母女情缘,周丽泪如雨下,曹恒蕾的眼神中却透露着坚毅——
2007年9月,华师生命科学学院迎来了新生,其中有一位腿有残疾的女孩思思(化名)。在一个月的军训中,曹恒蕾总是热心地帮助思思。思思很感动,从那时开始,两人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有一次,思思的妈妈周丽,紧紧地握着曹恒蕾的手说:“我们全家人,谢谢你帮助思思!”这句话,在曹恒蕾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迹,从那以后,她就像亲姐姐一样照顾着思思。
天有不测风云,进大学还没两个月,一个噩耗传来:思思被检查出患有肺癌,且已是晚期!曹恒蕾陪她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只要一有空,她就赶到医院照顾思思,有时是整天守候在医院。
去年清明节的前一天晚上,思思给曹恒蕾发了一条短信:“迟早我会离开你们,离开我的妈妈,希望你能做我妈妈的干女儿,下辈子我会报答你。”收到这条短信,曹恒蕾想都没想就给她回过去了:“我们是好朋友,你妈妈就是我妈妈,不要过分担心。”
20天后,思思又给她发了条短信:“蕾蕾,我感觉我快不行了,求你答应,照顾我妈妈……”这天晚上,曹恒蕾哭成了泪人,“我当时就懵了,她真的这么快就要走了吗?我不停地发短信安慰她。”
时间总是那么无情。过了那天晚上,2008年4月24日,思思就永远地走了……
一声“回家”激起思绪万千
曹恒蕾坦言,年少的她当时并未意识到承诺的分量,“作为好朋友,她有请求,我当然是真诚地答应她,但我没有深思,这个答应意味着什么。”
在殡仪馆里,思思的妈妈周丽一见到曹恒蕾,就哭着拉住她的手说:“我一直在找你……”“我只是不停地安慰她,也许,当时‘干妈妈’更希望我为自己的承诺说点什么,她知道女儿对我的托付……”曹恒蕾回忆说。
真正激起她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是周丽的那一声“回家”。当年五一前一天,周丽给曹恒蕾打电话说,“你放假回家住几天吧!”“听到这两个字,我心里一震,突然觉得自己的肩膀上有个担子。我是个学生,也没有经济能力,以后到底怎么做,我也没有想清楚,但我想,就先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她走出阴影吧。”曹恒蕾说。
第二天,曹恒蕾赶忙到周丽家陪伴,而周丽见到她特别高兴,还坚持为她买了件新衣服,“她认为既然收我为干女儿,就应该为我买东西,虽然我不愿花她的钱,但不忍心拒绝,怕她误会。”
曹恒蕾的家乡在河南省泌阳县农村。就在思思去世后不久,曹恒蕾的爸爸也去世了,从未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她,突然要承受来自亲情和友情的双重痛苦,想到朋友的重托,她更是觉得很“彷徨”,“我自己家里也很贫困,哥哥和我都在上大学,妈妈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我该怎么去完成这个托付呢?”
在这个特殊时期,母亲给了她力量。“我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时,她非常支持,还叮嘱我要好好照顾周阿姨。”“高中时期,我是在一位阿姨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的,她不求我报答,只希望我能感恩社会。上大学,也是因为有了国家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我才能衣食无忧、安心地念书……”想到这一切,曹恒蕾更是觉得,自己一定要担当对另一个生命的承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罗欣
编辑:
缪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