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最多方便100人 环保公厕是"累死"的?
2009年11月06日 10:08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公厕门上贴着停用启事

己停用的生化公厕

成都市武侯区少陵路二环路口一座投资20万左右修建的高科技环保公厕,使用了半年多就因为微生物无法生存而“停摆”(本报昨日曾报道)。昨日,记者几经查找,在文殊坊又找到一座跟少陵路公厕同批修建的环保公厕,这座公厕也已经停止使用,并被整体搬迁到了人流稀少的文家场。

据武侯区和青羊区城管局方面介绍,2006年成都一共引进了7座环保公厕,但现在也只剩下1座在勉强使用,其余的都将陆续改造。

缺乏地下管网文殊坊公厕整体搬迁

昨日上午,得知文殊坊也有一座跟少陵路口一样的环保公厕,记者在文殊坊里找了几圈,也没有发现那座环保公厕的下落,“那座厕所已经被搬走好久了,下面的池子都被填了。”文殊坊里的商户孟女士说,文殊坊的那座公厕是在2006年底建成的,当时大大缓解了文殊坊里如厕难的问题,“当时听说那个厕所很先进,都不用水,我们都觉得很稀奇。”但好景不长,公厕在大半年后就开始不时冒出臭气了,曾经来过好几批人维修,都没办法解决,只能被迫关闭。

青羊区城管局设备科负责人说,文殊坊公厕面临的问题和少陵路口的一样,人流量太多,微生物无法生存,“到后来每隔1个月就要换一次微生物,一桶2000多元的微生物,一次就要换4桶。”目前,文殊坊的这座公厕已经被整体搬迁到相对偏僻的文家场,“那里人流量很少,每天只有二三十人如厕,还能勉强使用。”

创建文明城市共引进7座环保公厕

那当时成都为什么会引进这样一批公厕呢?武侯区城管局设备科前科长程节曾参与了这批公厕招标引进的全过程。

程节说,2006年成都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其中城市公厕被作为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由成都市政府牵头出资,主城各区城管局都参与到公厕引进的工作中,主要从环保和节水方面考虑。当时,大连这家公司的环保公厕就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单个投资16万元,加上各种配套设施也才20万左右,最关键的是这种公厕的节水功能,“测算下来,1座公厕平均每个月要节省水费2000多元。”

在综合对比了多家公司的产品后,成都最终选择了大连这家,最初的计划是主城6区每个区引进3座,后来出于谨慎考虑,每个区只引进了1座,只有青羊区因为文殊坊缺乏地下管网,又急需公厕,才多引进了1座,总共是7座。

考察很仔细独漏了“水土不服”?

那引进这批公厕时,是否进行过全面科学的考察呢?程节说,除了仔细核算过公厕的性价比,成都市还专门组织了考察团到大连、北京、青岛等地考察,很多地方都在使用大连这家公司生产的环保公厕。“各地的使用效果都非常好,例如青岛的五四广场,还有作为奥运比赛场地的青岛帆船中心,都是使用这种厕所。”

而在大连的工厂中,研制生化菌的日本专家也详细讲解了生物菌分解处理粪便的原理,粪便进入公厕下的池子后,很快就被微生物分解成为沙砾状的东西,没有臭味,甚至直接就可以当肥料播撒。

程节说,他们当时也考虑过生化菌的寿命问题,但对方的统计显示一般要2到3年才需要更换一次生化菌,而且生化菌还可以自我繁殖。

程节坦承,“水土不服的问题”当时没有人考虑到,因为之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青岛的厕所,粪便一下去就成沙砾了,到了成都,我们清淘的时候,底层全是大块大块的油状物,日本专家来过两次,都没弄清楚怎么回事。”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付真卿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