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网站第16号被拐儿童与父母相认(组图)
2009年10月31日 08:16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认后孩子一直沉默。

记者看见干警教孩子叫“爸妈”。

骨肉分离五年 母亲冲上前抱儿子

情何以堪 孩子不肯认亲爹妈

昨日下午1时20分,东莞市公安局一楼大堂,两位民警牵着一个少年的手走向电梯。“等会儿见到你父母,一定要叫‘爸爸妈妈’,知道不?”警察叮嘱少年说。“我不叫,就是不叫。”少年扭着头随着民警走进了电梯。

此时,离“宝贝寻家”东莞现场认领发布会举行还有两分钟,记者碰见的这位少年正是公安部网站“宝贝寻家”栏目中的16号少年顾金龙。

这天,他幸运地在干警帮助下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情难自控 夫妻当众双双落泪

电梯在11楼停下,门一打开,“儿子,是我的儿子啊!”大厅中,一对中年夫妻哭着喊着冲了过来,女的一把将顾金龙抱在怀中,显然过度的惊喜已经让两人情绪失控。夫妻两人感激之余,含泪向办案民警下跪致谢,民警们赶紧把他们扶起来。

记者此时从民警口中得知,夫妻两人就是小龙的亲生父母,父亲顾明、母亲陈开芬,夫妻同为广西北流人。一家三口在这样的情形下重逢,场面令人动容。只是,这时距他们分开的那天已有五年。

万幸之幸 养父母对孩子不错

11岁的小龙在一群陌生的大人当中,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始终低着头不说一句话。慢慢的,小龙告诉记者:“我不会说白话,只会说普通话和潮汕话。”

原来,小龙在这次到东莞之前,一直在潮汕一个家庭中生活,在那个家里他也有“父母”、“姐姐”和“妹妹”,养父母给他取名“陈新宇”。小龙说,他现在正在上四年级,养父母对他比较好,从没有打过他。对于眼前的亲生父母,小龙说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不堪回首 一眨眼孩子被拐走

小龙的父母在东莞高埗镇以贩卖蔬菜为生。父亲顾明回忆,2004年1月29日早晨,出事那天,小龙偶尔脱离了大人的视线就再也没回来。

直到28日,本报等媒体刊登公安部的孩子寻亲报道,顾明的朋友看到了报纸上登出的照片觉得其中一人很像小龙。顾明一看,一眼就认出了亲生儿子。他说:“公安局的同志接待了我,然后让我出示证件、提取DNA,之后,让我等待消息,直到今天,儿子出现在我的面前。”顾明又流下了泪水。

失儿家长尽快采集DNA血样

公安部网站前日提醒家长,有关儿童信息以公安部网站(网址www.mps.gov.cn)“宝贝寻家”栏目内的为准。若发现有跟自己孩子相像的,请与案件主办单位或本地公安机关联系,告知夫妻双方的姓名、家庭地址、联系电话、被拐(失踪)儿童基本情况、认定的理由等信息。另外,家长如果尚未采血做DNA检测,请立即到就近的公安机关报告情况,申请采血检测。公安机关将免费采血检测入库比对。小龙被解救5年多仍未能回到父母怀抱,最主要在于顾明夫妇没有及时采集DNA血样。如今,东莞警方对于被拐儿童的解救也有了新的做法:即找到目标儿童后,警方先进行DNA对比,再进行解救。 (来源:广州日报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解文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