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偷渡美国为圆光宗耀祖梦 一人苦换全家幸福
2009年10月23日 05:39大洋网-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偷渡中介费已涨到8万美元

如此一来,偷渡之风便呈“滚雪球”的态势在那一带蔓延,一旦大洋彼岸传来亲戚“我已经在这里站稳了脚跟”的信息,就会有不少沾亲带故的人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子女远渡重洋去投靠他,亲戚也乐得帮忙。“真正吃苦的是最早出去的那批人,他们空手出去,一句英语也不懂,在美国一个熟人都没有,全靠一双手,吃苦耐劳才在那里生存了下来”,陈忠说,“这几年出去的年轻人舒服多了,到美国后至少有个落脚的地方,长辈还可以照顾他们,给他们介绍工作。”

据了解,目前当地的“偷渡中介费”已经涨到了8万美元左右,偷渡客基本上全是农民,他们哪里掏得出这么多钱?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爹妈们只得四处借钱,正规渠道借不到,就借高利贷。老温向记者透露:“利息高得吓人。借一万块钱,每个月光是利息,就要还一千五。”

与此同时,鉴于农民们的一次性支付能力有限,而且偷渡失败的风险极高,蛇头们也愿意“退一步”。临出发前,他们一般先收取1万美元左右的定金,等成功偷渡后,再从偷渡客的打工收入中按月提取。偷渡客要想还清偷渡费,在仅维持基本生活的情况下,至少需要3年时间。“现在偷渡的一般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全家凑钱供他出去。得花3年时间还债,年轻人耗得起,年纪大点的就受不了了。”老温说。

“一人吃苦,全家幸福”

偷渡路线如“跳棋”闯关 偷渡客满腹辛酸谁人知

蛇头们设计的偷渡路线复杂多变,偷渡客往往要几经辗转才能到达目的地,旅途条件也异常艰苦,甚至要冒生命危险。路线有一个共同点——先从易“闯关”的小国入手,然后像下跳棋一样,一步一步跳到目的地的邻国,最后尝试蒙混过关。

以海地为“跳板”终丧命

2000年6月,英国多佛尔港集装箱里发现58具偷渡客尸体,他们是活活憋死的。这条路线异常复杂:先从中国到越南或泰国,然后顺着“俄罗斯—乌克兰—捷克—德国—荷兰”的路线来到英吉利海峡边上,最终藏箱闯关。

此次加勒比海海难中的偷渡客,则试图通过海地这块跳板往美国,不料丧命。

据了解,几种偷渡的交通方式中,数乘船的条件最为恶劣,数十人甚至一两百人挤在狭小的船舱里,让人窒息。出发前,蛇头往往要求偷渡者把随身携带的水和干粮扔掉;但在途中又以高价兜售水和食品,一个面包竟卖100多元人民币。

成功到达目的地的偷渡客,会在第一时间投靠亲戚,稍作调整后马上着手找工作。他们深知自己是“黑户”,而且没文化,所以常找餐馆打工。在美国开餐馆的中国人不在少数,他们一般都愿意雇用华人,也不会“揭发”同胞,相对安全、稳妥。

不做司机 偷渡做厨师

陈忠有个远房亲戚曾在当地做司机,月入3000多元人民币。6年前,有妻有子的他花了20多万元人民币,在蛇头的帮助下“潜”入美国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刷盘子,月薪不到2000多美元;如今他是一名中餐馆的厨师,月薪3000~3500美元,不久前还“以荒唐的理由骗到了绿卡”。刚到美国时他最怕被逮到遣返回国,所以一直藏身于政府管理较松的小城市。

陈忠说,他的这个亲戚早就已把债给还清了,现在是“收获的季节”。“但我知道他在美国很苦,每天工作12小时,非常非常省钱。这样有什么意思?我看他就是爱面子,老家盖了新房子没人住,说等退休了再回来。还不如当时别出去,当个司机,老婆孩子在身边,不比去美国幸福?”

吃那么多苦,究竟是为了什么?陈忠认为,一是“回老家装大款,有面子”,二是“一人吃苦,全家幸福”,身在美国的偷渡客春梅便属于后者。

最大的愿望是不要生病

春梅因家境贫困离开校园后,受偷渡到美国当厨师的表哥影响,她妈妈东拼西凑了20多万元中介费。为了让爸妈的生活得到改善,这个柔弱女子无奈地走上了偷渡的道路,“大洋彼岸的刷碗工一个月也能挣2000美元,是国内工资的10倍”。临走前母女二人抱头痛哭,春梅说:“我还了债,赚了钱,会回来的。”

春梅在美国的主要压力在于还债,而更多选择“按揭付款”方式的偷渡客则要面临蛇头集团的长期监控。老温说,蛇头之所以愿意偷渡者在到达美国后从赚取的工钱中分期付款,是因为他们有能力监控偷渡者。偷渡者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生病,尤其是大病,否则他们就会“断供”。

每个偷渡者都希望获得美国绿卡,为此,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编造种种子虚乌有的借口,寻求所谓的“政治庇护”,极个别人会尝试代价昂贵的“假结婚”的办法。偷渡者的这个需求,催生了蛇头产业链的延伸:骗取绿卡。

偷渡背后的“美国镇”

成功“出去”的偷渡者让城里人艳羡不已 然而豪宅多是空置

说起偷渡和美国,福州郊县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亭江镇和猴屿镇。两镇豪宅之繁多与华丽,让不少城里人艳羡不已。

不少豪宅主人都有绿卡

这些豪宅的主人都是旅美华人,其中以偷渡者居多——他们中的不少人如今已获得了美国绿卡。这些豪宅镶有细致浮雕的白色欧式立柱,造型丰富的屋顶,质地纯正的瓷砖……一系列的建筑元素,让这两个镇博得了“美国镇”的名号。

在当地的殡具店里,有种奇特的商品——豪宅模型,家里有人去世,当地人就会烧豪宅模型供身在天堂的亲人享用。

事实上,现在豪宅里住着的年轻人很少,因为他们都“出去”了,留下老人和交给老人抚养的少儿。有些豪宅根本就没住人,很多都是屋主雇人来看家。

每年汇回外汇上亿美元

猴屿镇的一栋豪宅前,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抱着一个一周岁多的婴儿百无聊赖地发呆。她说那是她的孙子,儿子在纽约开了间中餐馆,这个孩子是在美国出生的、入了美国籍。“家里人很久没有聚在一起了,四层房子,上面两层都空着没装修。村里的很多孩子都学坏了,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管不住他们。我儿子说他赚得差不多了就回来,我也不知道该等到什么时候。”

村里有不少老宅,村民们说都没人住了,“在美国赚到钱去城里买了商品房”。

猴屿、亭江等旅美乡亲众多的乡镇,每年通过银行汇给家人的外汇均上亿美元,的确起到了激发当地经济活力的作用。因此有观点认为,偷渡问题在当地难以根治也是有深层原因的。

记者手记

那么辛苦,为什么?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偷渡者们的观念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们有着重视家庭和亲情的优良传统;可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赚钱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在吃苦耐劳的同时,却长时间地与家人天各一方。老人和小孩从他们的血汗里得到了物质生活的改进,与此同时,聚少离多让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漠了。

进城务工人员每年尚能在春节回家,与留守在老家的老小们其乐融融地享受天伦之乐。可远渡重洋的偷渡客们呢?家人几年也难见上一面。

那么辛苦,为什么?

<< 上一页12下一页 >>
人遇难   偷渡   藏箱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强   编辑: 高欣艺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