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洪山奶农每天含泪倒掉万余公斤鲜奶(图)
2009年07月06日 10:49长江商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昨日,武昌华农附近一养牛场,奶农闵师傅将清早刚挤出的牛奶倒掉。本报记者 宋荣成 实习生 徐铎 摄

“哗哗哗……”7月5日早上6点左右,华农奶牛场的养殖户李运生把刚产出的鲜奶就地倒进了水沟里。瞬间,原本深色的水泥沟被染成了乳白色,白得刺眼。已经是第48天了,李运生和洪山区其他近50位奶农每天早晨都含着泪做这样的事。他们养殖的奶牛所产的鲜奶从5月19日起就无人收购了。

挤奶倒奶,奶农们不得不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因为正在产奶的奶牛必须要挤奶,否则会引起奶牛得病。因为原先定点收购的奶站拒收,挤出的奶只能倒掉,对这一切,奶农说“这太令人心疼了。”

长江商报 记者 汪志 实习生 龚雷 郜青云

倒奶

每天早晚各倒一次

“华农奶牛场”在洪山区狮子山华中农业大学附近。昨天一大早记者到达奶牛场时,大门紧闭。门卫值班的女士说,“已经搬走两家了,奶牛也卖了。”

47岁的李运生是华农奶牛场的一位养殖户,他从1985年开始养奶牛,2003年从外地搬来这里。找到李运生时,他和一位工人正端着一只小桶,将刚产出的乳白色原奶倒进水沟里。李运生一口接一口地抽着烟,望着栏里的牛一个劲地叹气。

“从5月19日开始,原先的奶站不再收购牛奶了,每天所产的牛奶除了免费送一部分给周边的居民,多余的只好倒掉。每天早晚要倒一次。有时产的牛奶比较多,只好就近倒在牛栏的粪沟里用来冲刷牛粪。”李运生苦着脸说,过去牛奶都是卖给位于武汉市农科院菜科所附近的伊利和光明两个牛奶收购站。“但如今奶站关闭了,被晾在一边的就剩我们这些奶农,直接受损失的也是我们。”

据了解,洪山区有近50位奶农每天在这样倒牛奶。

直接经济损失140万元左右

傍晚六点,产出来的鲜奶照例要倒掉。李运生的妻子吴爱珍和雇请的两个工人都“下不了手”。“奶站刚开始停收牛奶时,因为自己不忍心就让工人陈木香帮忙倒奶,但接连几天她都一边倒奶一边哭,不得已还是得自己下手。”吴爱珍说。

李运生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不包括人工、水电成本的话,每头牛每天的喂养成本在20元以上,43头牛一天的基本开销在900元左右;牛奶卖不出去,每天的损失有1600元。这样他每天的损失在2500元左右,一个月的损失75000多元,而从5月19日至今已经损失了12万多元。

李运生表示,他们每天倒鲜奶,“真有一种犯罪的感觉。”

据了解,洪山区的奶牛养殖散户主要集中在华农奶牛场、青菱乡奶牛基地和洪山街先建村,共有养殖户近50家,养殖奶牛1000多头,其中产奶牛约600头。据青菱乡的一位奶农介绍,一头牛一天的产奶量在20公斤左右,市场收购价是2.9元/公斤。以洪山区奶牛养殖户为整体算总账的话,因为牛奶无处可销,每天倒掉的鲜奶保守估计在1万公斤以上,养殖户每天仅牛奶的损失就在3万元左右。至今48天白白倒掉了鲜奶48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40万元左右。

奶农无奈贱卖奶牛

在李运生看来,目前他还能勉强熬下去,但同在一个大院里养牛的付成文日子就不好过了,因为他是借钱买的牛,本指望养牛产奶赚的钱还债,如今这一切随着倒掉的牛奶也一起泡汤了。

付成文今年38岁,也是一个老养殖户,他和爱人周红霞目前一共养着20头奶牛。“最开始只有一头牛,后来慢慢发展起来的。去年一次性找多家亲戚借了10万元引入奶牛,准备好好大干一场,结果事与愿违。”付成文说。

据了解,付成文他们买进的奶牛大都在1.2—1.3万元/头,但如今再卖的话只能卖出5000元/头的价钱。一起养奶牛的刘明生也撑不下去了,就在前两天一次性将30头奶牛全部卖掉了,仅此一项就亏损21万元。昨天中午记者见到刘明生的时候,他正在付成文的牛舍里和几个人打麻将。“牛卖了,自己也下岗了。”他对记者说。

“我实在卖不起,因为卖了连欠债都还不起。留着起码希望还在,卖的话连还债的希望都没有了!”付成文笑着说,“自己是个乐观的人,尽管目前遇到了问题,但相信政府部门肯定会站出来给予支持,替我们排忧解难。”

<< 上一页12下一页 >>
华师一附中   付成文   陈木香   牛舍   奶站   鲜奶   奶牛   牛奶   圈养   奶农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汪志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