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杨帆与逃课女学生发生肢体冲突
2008年01月09日 06:58大洋网-广州日报 】 【打印

你如何看待教授与女生冲突事件?
教授做法欠妥,有损师长形象
学生做法不对,不够尊重老师
双方都不对,无论如何不该在课堂上发生冲突
你如何看待大学师生关系?
很好
一般
较差
不好说

记者:学生说你骂人了?

杨帆:急了怎么不可以骂人?这么多学生把课堂当茶馆。不骂你就不能治你,我宁可不要这谦谦君子的美德。

记者:平时对学生这样严格?

杨帆:我的课是选修课,选了就得来上。我不考试但考勤。

记者:在这件事情上,您有个人责任吗?

杨帆:我不仅没责任,而且还有巨大贡献。要不是我这个脾气,就得让学生占上风,老师永远占不了上风,其他老师还真没有我这魄力,人要没脾气还叫人吗?人都有自己的底线。

记者:您说过老师现在是校园里的“弱势群体”,原本一团和气的师生关系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紧张?

杨帆:并不是一团和气。一团和气,也就是老师得容忍学生逃课,老师商品化、工具化。一团和气是一种伪现象。学生可以给老师打分,老师就得宠着学生,让他们高兴,容忍学生的毛病,完全没有师道尊严。

记者: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杨帆:坚持中国古代的师道尊严,这个底线是不能破的。

记者:有人认为这件事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杨帆:不对,个人也有个人的责任,分清楚是非之后,再去说体制。只说是体制的问题,那是和稀泥。

评论:某些关系不容商业玷污

“博士发帖炮轰教授”事件的影响尚未烟消云散,中国政法大学又爆“杨帆门”事件。有人就此抨击老师“师”文扫地、师道不存;有人批评学生不尊师重道。近几年,中小学老师或打学生或猥亵学生或组织强迫学生卖淫等各类新闻不断曝光,早已提醒我们师生关系恶化及异化的现实。如今,这两个例子又将大学师生关系现状以一种激烈的形式反映在我们面前。

在传统社会,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格物致知。如今,商业思维大肆侵蚀校园,大学被称为“大学公司”。很多教授把提职称、凑科研成果、开公司、拉项目等当作“本分”;而不少学生又把大学作为混个文凭找份工作的手段。

就拿研究生教育来说,很多导师都把主要精力用在跑课题、拉项目上,学生则拿着导师付给的报酬编教材、写论文。因为是跟着导师“混饭吃”,导师这才有了“老板”之称。老师变“老板”,师生之间互相利用,近乎商业利益关系,又谈何尊师重道子?

教育产业化和大学扩招,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将精英教育的模式颠覆,但这并不必然导致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失落。可现实是,昔日为人津津乐道的和睦师生关系日渐解体。应该看到,师生关系异化发生在整个社会市场化、商业化的大背景之下。而社会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蜕变衍生出很多教育新思维,比如交费购买教育服务。种种合力之下,如果没有各方的刻意维护,这师生关系之乱倒也不觉得意外。

表面上看,师生关系异化只不过是在为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埋单,但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何尝不是商业化、产业化的苦果。当整个社会在商业化道路上凯歌高奏时,我们不妨自问,是否需要为商业化划上界限,因为某些关系容不得商业的玷污。 文/本报驻京记者谢绮珊 (薛世君)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