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期 2013.02.27

  • 1不独大陆对台湾经验的向往,对台湾来说,大陆是一个问题和资源的富矿
  • 2价值分歧是两岸隔膜长期存在的根源,鸿沟的消弭有赖于搭建一个双方认可的互动平台
  • 3公共舆论的交融互通,或可称为继“三通”之后较为迫切的“四通”

  当了台湾首任文化部长的龙应台,在台湾的公共舆论当中,身份早已转换,媒体上看见的,几乎全是“负面”,“龙部长”如何搭乘电梯、盒饭吃得是否地道都是“新闻”。倒是大陆的民众依然将龙应台视为那个发出呐喊声音的公共知识分子:官员龙应台每次谈及民主自由的价值,总能得到大陆媒体、知识分子的热烈响应,微博上冒龙应台之名讲点普世价值的话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龙应台是个直截了当的人。我的邮箱里躺着一封只有一句话的邮件:“晓芸,邀请你来,对你有帮助吗?”那是龙应台还主持龙应台基金会时发来的, 我的回答也很不客套:“当然很有帮助,谢谢龙老师。”

台湾经验与大陆富矿:悬念的诱惑

 那是我第二次去台湾,相较于第一次为期一周的走马观花,这次有了两个月的漫游时光。除了到大学给台湾的大学生开讲座,基金会问还想走访哪里,我毫不犹疑地说,“我想看看台湾的民间组织是怎么自治的”,工作人员说,你对政党不感兴趣吗?两党的人,想见的也可以见见。我说,街头上都见过马英九、蔡英文了,他们在台湾比“熊猫”还容易见呀。

于是,我见到了很多民间组织的创办人、负责实务的工作人员,他们也许长达十年专注于环境保护运动,也许甘于边缘地关注着性工作者的权益,或者是理想主义的村落文化守护者,他们不再空泛地谈论着民主自由,而是争论某项条款能否影响政府的决策,甚至小到机构用于文宣的一张海报是否制作精良,都是话题。

 借此番连战大陆行为由头,与台湾籍学者罗家德老师一席谈,他笑称:“看来连战只是个托,你感兴趣的依然是民间的交流”。的确说中了我的心思,相比政党间的往来,民间深入而持久的互动、交融可能才是更直接对我们“有帮助”的。

台湾的民间活力和自治经验对大陆来说是宝贵的资源。诸如垃圾分类的推进碰到难题了,中山大学的博士生利用交换生的机会到台湾调研相似问题的做法,回到广州开起分享会。当乌坎维权领袖林祖銮对自己走向前台说“后悔”时,我想到的是,如果这位粤东阿伯有机会到台湾走一趟,听听那些闹过街头暴力、经历过贿选乱象的台湾乡亲怎么说,也许他会如释重负:原来你们也曾这样无助和茫然。

不独大陆对台湾经验的向往,对台湾来说,大陆是一个问题和资源的富矿。商人发现这里的商机和劳动力优势,艺人发现这里庞大的受众市场,就是学者也发现,充满未知数的大陆社会提供了学术研究富饶的土壤,这里有着太多的悬念。

三通之后,呼唤两岸的“四通”

就算是大陆人已经“玩腻”了的微博,在台湾人那里,仍然是一个新奇的“玩具”。能否在新浪微博呆下去,成为一件颇有挑战性的事情,李敖、陈文茜来了,谢长廷也来了,无论来者善与不善,台湾各界社会精英渴望进入大陆的公共舆论空间是不争的事实。这给两岸交流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议题:除了物理空间的交融,两岸也在试探虚拟空间一体化的可能性,后者甚至比前者更不拘泥于政治框架的束缚。

相较于经济往来往往刻意回避价值碰撞以保障利益的互惠,虚拟空间的突出优势在于,它就是一个价值理念的展示平台,在社交网络里,价值摩擦产生的火花才是它的魅力所在。恰如微博有了人民日报和地方都市报的理念碰撞,有了体制内和体制外人士的共生共存,它才与台湾人嘴里的“脸书”显得那么不一样。

就两岸议题而言,经济利益的诱惑并未改变台湾民众对中国人身份认同下降的趋势,某种程度上,价值分歧才是隔膜长期存在的根源,而这种价值鸿沟的消弭有赖于搭建一个双方认可的互动平台。微博未必是唯一的选项,但的确是目前最为便捷的渠道,公共舆论的交融互通,或可称为继“三通”之后较为迫切的“四通”。

通过民间平台打开一条“通道”

 在台湾,马英九、蔡英文都相当重视社交媒体的民意竞争,而在大陆,领导人的民间粉丝团也不断涌现,可以说,政治生态正在被传播管道的变化重塑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将凝聚于社交平台恐怕是一个难以逆转的趋势。因应这一变化,需要跳出两岸交流受制于统独议题的局面,通过民间平台打开一条民间“通道”。在这里,苏贞昌也许是一个爱吃老婆便当的乖男人,陈文茜是个爱秀小资情调的小女人……

 社交网络在大陆的公共媒体化,培育民众对分歧开始习以为常。当以大陆人为主体的微博都吵得不可开交时,不同社群的人之间,彼此的容忍度在不断提升。可以预见的是,就算大量台湾社会精英包括政治精英涌入大陆的公共平台,激起的波澜未必大于大陆人曾经的微博大战。实际上,大陆官方对意识形态层面“擦枪走火”现象的应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化被动为主动的决策机制也在逐步形成当中。

龙应台式的“有帮助”设问就是一种主动思维,它听上去非常务实甚至功利,却不耽误时间,不制造误解与隔膜,以需求为决策依据。作为民间基金会董事长的龙应台容易赢得项目受益人的认可,而作为官员的龙应台却被批怎么做也不对,如果放在微博上,这又是一个从天上到人间,从神化到妖魔化的微博大V故事。可惜,龙应台暂无微博。

也许该问一声台湾同胞,上大陆微博,对您有帮助吗?如果对岸回答“很有帮助”,微博做好准备了吗?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介绍

彭晓芸

媒体人

时政评论员,现供职于凤凰网评论

主讲人:吴敬琏

中国怎样重启改革

主讲人:傅高义

邓小平与中国道路

主讲人:温铁军

农民成无产者是进步吗?

主讲人:周瑞金

中国进入常人政治时代

主讲人:龙应台

实践民主制度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