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战斗机] |
台湾军工试图借自产的雄鹰战机“重振雄风”,但却不被空军看好
在目前激烈的航空产品市场竞争中,拥有和掌握先进的科研能力和生产能力是航空制造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加强航空技术研发能力与生产能力的培植正在成为台湾当局的未来工作目标。2003年7月台湾"行政院"颁布了"航空产业发展方案,努力使台湾航空制造业从单纯的供应商向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合作伙伴方面转变,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台湾航空科技工业基础能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台湾当局颁布了《航太工业发展方案》。1991年7月,台湾当局正式设立了航空工业发展推动小组。航空工业发展推动小组的设立使台湾改变了过去航空工业多头管理的不利局面,为航空工业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1.1产业规模
近年来,台湾从事航空产业的厂商逐年增加。截止到2003年底,台湾参与航空工业同业公会的会员厂家有80家,参加航空厂商联谊会的成员达到了290家。目前,台湾的航空产从业人员约为1.2万人,航空科研机构从业人员约为2000人。
近10年来台湾航空工业总产值波动较为明显,在1998年达到高峰后到2000年又陷入了低潮。而最近几年,台湾的航空工业又出现了复苏的迹象,2004年台湾航空工业总产值为新台币325.7亿元,较2003年成长12.5%,增长幅度是近5年来的第二高。台湾各航空工业领域的产出规模也不一样。以2003年为例,在5大业务领域中维修服务业位居首位,达到155.19亿新台币,占年产值的56%;其次为机体结构为26.3亿新台币,占10%;接着是航电系统的33.24亿,占12%;发动机部件的26.3亿,占10%;内装饰的15.32亿,占6%;最后是其他相关零部件共计16.76亿,占6%。在投资方面,2004年台湾厂商投资于航空工业的金额总计高达21.1亿新台币。台湾航空工业的对外贸易逆差非常明显,出口一般维持在30亿新台币左右,进口额波动较大,2004年达到了376亿新台币。
相关新闻
- · 美空军F-15战斗机停飞三周后 全部恢复飞行任务
- · 中国使用国产新型机载设备大幅提高苏-27战斗力
- · 印度空军不肯用劣质国产装备 “奋起抗争”无果
- · 中国不参与 俄专家对与印合研五代战机表示悲观
作者:
黄培生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