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5日,苏德战场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这场坦克大战,不仅是苏德战场的关键转折点,也是德国坦克部队走向衰落的一个关键标志。 然而,库尔斯克会战至今仍有很多争论?战役中,进攻的德军没有兵力优势吗?德军的失败,只是因为美英军登陆西西里吗?苏军在战役中损失惨重,是否还应该称为库尔斯克战役的真正赢家?
1943年7月爆发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是苏德坦克对抗的关键转折点。会战中,苏联坦克拥有数量优势,德军坦克拥有性能优势,基本上是公认的史实。但是,这种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却往往被后人忽略了历史变化的微妙过程。历史真相是——库尔斯克会战之前,德军没有真正的坦克性能优势,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军也再没有这么明显的坦克性能优势。即使在数量方面,库尔斯克的德军也拥有较佳状态——1941年-1942年德军坦克数量常常只有苏军几分之一,而在库尔斯克却超过了1:2的比例。【详细】
苏德战争期间,尽管德国坦克部队一度风光无限,打得苏联红军节节败退。但无论是战争爆发初期,还是直至战争结束,德军坦克却一直处于数量劣势。而且在德军节节胜利的初期,德国坦克数量的劣势更是明显。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时,德军坦克和苏联坦克的数量对比是——5500辆对25000辆。当年,德苏坦克产量(不含自行炮)对比是3083辆对6402辆。1942年,德苏坦克产量对比是3926辆对24643辆,1943年是5315辆对19934辆。1944年是7908辆对15201辆。1945年是1004辆对14160辆。【详细】
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苏联红军尽管取得胜利,却付出了极大损失。据西方统计,德军开战时拥有坦克和自行炮2900余辆,战役损失900余辆,苏军开战时拥有5100辆坦克和自行炮,战役损失高达4500辆,甚至有统计称苏军损失超过6000辆,比总数还要高。可以想象到,在库尔斯克大平原上,苏联坦克在缺乏地形掩护的条件下,从数千米到数百米的战场接敌过程中,几乎是一边倒的被屠杀。【详细】
由于后勤保障极差,1941年战争初期苏军损失坦克上万辆,很多都是因为故障而丧失战斗力,再加上德军迅速推进,战场上的大量本可以被修好的新型T-34、KV坦克,都被丢给了德国人。而德国恰恰相反,不仅后勤维修技术高超,而且节节推进确保了能够不断控制战场。事实上,战场上大部分“被击毁”的坦克,都是能够修好的。德军在1941年、1942年的坦克产量均只有3000余辆,但经过无数次惨烈战斗后,东线仍能多次集中数千辆坦克,保障和修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详细】
库尔斯克大会战,德军在进攻阶段重创苏军防御部队。有资料显示,德军统计在进攻阶段——“堡垒行动”中伤亡5万余人,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失300余辆,苏军统计伤亡达17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失1600余辆。尽管统计口径明显有偏差,但德军损失大大小于苏军是一个事实。既然如此,为何德军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反而最终却以全线败退而告终?后世有人指出,由于美英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导致希特勒被迫宣布终止“堡垒行动”,才令苏联红军侥幸获胜。但这完全是凭借一些表面数字得出的空洞结论。【详细】
T-34/76C中型坦克
KV-1S重型坦克
SU-122自行火炮
“黑豹”中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
“费迪南”坦克歼击车
IV号H中型坦克
III号G突击炮
……更多参战坦克……
1945年5月2日柏林的一次交战中,22辆T-34/85与8辆“黑豹A”型遭遇,10分钟内德军坦克全灭,T-34/85损失14辆。这场战斗,几乎恰好可以反映双方的数量差距和性能差距,以及导致的实战结果。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坦克在数量优势情况下遭到惨重损失,很重要一点就是缺乏协同。苏军坦克部队常常习惯于单独机动作战,尤其是在进攻时,面对德军反坦克火力和步兵伏击时,缺乏足够的应对手段。
有历史学家声称,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军坦克虽然数量庞大,但质量劣于德军。但这个理由经不起推敲,实际上苏军坦克不仅数量占优,质量也明显优于德军,仅T-34数量就达1000余辆。
近万辆T-34面对的德军战线上,“虎”式不过百辆。不过,T-34能够形成绝对数量优势,并不能证明苏联坦克一定廉价,德国坦克一定昂贵。T-34的制造工时和成本,并不比同期的德国坦克有太大优势。
经过实战检验证明,85炮、122炮并非最好的“屠虎”利器。T-34后期型全面换装85毫米炮,能够在500-1000米距离击毁“虎”式侧面装甲的能力,但正面击穿“虎”式仍较为困难,尤其是“虎”式炮塔正面。
T-34的火力、防护、机动性,达到最佳的均衡状态。在1941-1942年间,性能全面压倒当时德国大多数坦克。但需注意的是,在T-34相对优势最为突出的1941-1942年,T-34坦克损失远远超过同期德军坦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