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原子弹、导弹、卫星都离不开“钱”啊
2009年10月31日 13:33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长征一号火箭与“东方红一号”分离。

我委托裴丽生副院长主持这次会议,他的特点是工作非常仔细,事必躬亲,分管尖端技术项目,能做到每事必问。会期长达42天。对重大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慎重的讨论,确定我国第一颗卫星为科学试验卫星,主要为发展我国对地观测、通信、广播、气象、预警等各种应用卫星,取得基本经验和设计数据。具体任务是:(1)测量卫星本体的工程参数;(2)探测空间环境参数;(3)奠定卫星轨道参数和遥测遥控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家一致同意中国第一颗卫星在重量、寿命、技术等方面,都要比苏、美第一颗卫星先进,并做到“上得去、抓得住、测得准,报得及时,听得到、看得见”。并慎重初战,努力做到一次成功。总体组何正华建议:第一颗卫星为一米级,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并在卫星上播放《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听到,得到与会专家的赞同。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还特请与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了文艺节目。

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及地面跟踪观测系统建立

651设计院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由钱骥副院长领导,全组11个人:组长负责全面,并侧重结构,环境条件及运载工具协调;副组长负责电器部分包括整星电路、电缆布局、连接安装等;成员分别负责卫星跟踪测轨系统、轨道设计、遥测系统、电源系统、姿态控制、结构系统等。总体组确定东方红一号分系统的组成是《东方红》乐音装置、短波遥测、跟踪、天线、结构、热控,能源和姿态测量等。总体组与卫星办公室密切合作,将千头万绪的研制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具体课题,制成数百张任务卡片,下达各研究所。

用自己的手,送我国的卫星上天。这是广大科技人员多年的热切期望,大家群情激奋,热血沸腾,接到任务的广大科技人员更是兴奋不已。中关村科学城里,白天你可以看到大家忘我工作的场面,晚上科研和宿舍大楼,灯火通明,生机勃勃,一派兴旺景象。各分系统密切配合,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进展非常迅速。为确保卫星的质量,总体组于1967年1月提出东方红一号研制工作分为: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四个阶段。各分系统首先制作实验线路,装出性能样机,证明技术上可行,生产上可能,由总体组指派验收组进行验收通过后出模样星。通过解决模样星总装试验出现的矛盾,确定协调参数,在此基础上拟订各分系统的初样研制任务书。用初样产品总装出考核卫星结构设计,热控制设计等的结构星、温控星等。通过试验,改进,再试验,再改进,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协调确定研制试样星以及正样星的技术规范。

科研活动是很辛苦的,不但科研人员在做,科研管理人员在全力以赴为一线服务的同时,也积极想办法。自动化所党委书记吕强同志谈过这样一个事情:他们所一次在室外做一个部件试验,时值隆冬,寒风凛冽,同志们进行操作,1次,2次,3次……1小时过去了,2小时过去了,3小时过去了……丝毫没有成功的迹象。他建议:“同志们吃夜宵后再说。”可是大家纹丝不动。他十分着急,顾不得一切,壮着胆为试验“出点子”说:“把那个小帽子反过来试试看。”竟然试验获得成功了。在场的同志们鼓掌呀,跳跃呀,好一场盛况!当然,他并不明白成功的道理,可这却是科学院群策群力攻关的一个缩影。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劲夫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