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战斗机模拟器成功整合三维立体成像技术
2007年11月26日 08:04解放军画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战斗机]


最新型仿真模拟器已装备到航空兵部队,三维成像技术使模拟器不再是简单的“游戏机”

闯关探路的科研尖兵 

——记全国“求实杰出青年奖”获得者、沈阳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高级工程师黄安祥

人物简介

黄安祥,1984年入伍,现为沈阳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仿真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入伍20多年来,主持和参与了15项重大飞行仿真攻关任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8项,其中10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博士”,“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

深秋时节,我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某飞行学院飞行仿真研究所,走近了著名仿真专家黄安祥。在研究所领导的指导下,记者坐进某国产新型战机飞行仿真模拟器,发动、加油,轻轻拉起操纵杆,战机轰鸣冲天而上,时而侧旋俯冲,时而翻斤斗,很快占据有利位置捕捉住了“敌机”……这种身临其境之感,使记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据在场的黄安祥介绍,目前这种仿真模拟器已装备到航空兵部队,从而使我军模拟训练真正实现了从技术型向战术型的跨越。

▲目光紧盯未来战场

“谁能弄清打赢最需要解决什么,谁就能抢得科研先机”,这是黄安祥从事多年科研工作的一条深切体会。1986年11月,黄安祥第一次下部队调研,只见飞行员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机场上,裹着厚厚的皮服,手持座舱仪表板,凭想象预练各种口令及动作。这情景使黄安祥受到很大震动。他知道,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把仿真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有的国家甚至在战争打响前就先在实验室里“模拟战场”了。当时我国模拟研制刚刚起步。技术落后,思想绝不能落伍。他暗下决心:外国有的我们中国也要有,而且还要更好。正是凭着这种坚定信念和执着的进取精神,短短几年时间,黄安祥就研制出第一台三维专用计算机成像系统,第一台全天候领航轰炸模拟器,并在战机仿真领域初露锋芒。

为了赶超世界仿真模拟先进水平,黄安祥以军事斗争准备为己任,把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作为科研的重点。一次,某航空兵部队反映螺旋飞行容易失速,操作不好就会机毁人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部队的飞行训练。他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攻关。为此,他多次上天体验,深入部队调研,记录了螺旋飞行物理变化过程中的上万个数据,成功研制出某型战机球形飞行模拟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失速螺旋难题,而且首创模拟器能飞螺旋的奇迹。

<< 前一页12345678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