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获救矿工家属在河津市等候消息。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截至7日晚7时,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被困工人遇难人数上升到9人,仍有29名工人被困井下。目前,井下还有两个搜救点正在加紧排水。
■救援
指挥部提出8条措施
到7日18时,事故遇难人数增至9人,累计排水21.8万立方米。目前,被困的29名工人位置大致确定。经过6日晚至7日晚艰苦努力,重点搜救的1号区、2号区水位开始下降。
7日,指挥部提出8条具体详细的措施,涉及井下排水、通风、防瓦斯、安全巡查、灾区水质化验、安全搜救、清理煤泥、前线决策等方面,并向各工作组提出明确的进展要求。
紧急筑坝挡回流水
新闻发言人刘德政说,目前第一位的困难是支线巷道窄,空间小,排水工作受限,指挥部派出最强的队伍,使用最得力的设备,不断优化方案,在有限的空间内尽最大努力排水。最头疼的是1号区域,1号区域是透水点,是在建煤矿巷道与老窑的贯通点。刘德政说,老窑水不断注入抵消了排水的努力,水位下降慢,老窑水究竟有多少无法得知。“目前只有一条,下狠心,发狠力,排水排水再排水!”刘德政说。2号区水位下降后,形成落差,其他水位高的巷道水又流到这里。针对这种情况,抢险人员紧急筑坝挡水,保证排水带来水位有效下降。
密闭巷道控制瓦斯
接下来是防治瓦斯问题。在1号区,随着水位下降,与老窑区贯通后,老窑区长期聚积的大量瓦斯有可能突然涌出,恶化井下救援环境,危及救援人员。为此,指挥部已经准备了多套预案确保安全。为了不让瓦斯影响救援,工作人员在搜寻完毕的巷道采取打密闭的措施,把瓦斯控制封闭起来,同时加大了对井下所有设备的防爆检查和管理。
■救治
115人有29人重症
山西省卫生厅长高国顺说,目前115名获救工友中报告29个重症病例,其余86人体征平稳。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2岁。
据医院介绍,转治太原的60名获救工人普遍存在几方面问题:电解质紊乱,部分微量元素奇缺,可造成心律不齐、心脏停止跳动;肾功能、肝功能受损;有冻伤肢体现象,肌肉疼痛和神经损伤;有高血压等合并基础性疾病;消化功能弱,多数无大便,有泌尿系统感染。获救工人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医院负责人说,用药后获救工人的病情已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和好转,医院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获救工人一日七餐
擦擦嘴巴,龚长中接过医生递过来的第三碗饭,“真香!在井下的第七天,饿得实在不行了,我和工友们都吃起煤坨儿(煤疙瘩),那可不怎么好吃。”
46岁的龚长中来自河南,在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中,曾通过在钻杆上绑一截铁丝向地面救援人员传递“生命信号”。5日凌晨获救后,他和其他59名获救工人6日被分别送至位于太原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