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天山橄榄情——武警水电部队支援新疆经济建设记事
2009年07月21日 22:23新华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21日电(史照栋、史志强、吴杰)兴修引水渠道500多公里,在戈壁荒漠建起大型水库3座,建成的电站投产发电量超过百万千瓦……13年来,先后承担北疆调水工程、南疆塔里木河治理、新疆吉林台电站、孔雀河生态抢救工程等15个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的武警水电部队,在施工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为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天山南北引甘泉

武警水电部队承担的第一个工程,是“北疆调水”。官兵们要修建一条跨流域、长距离的高山调水人工河,将北疆湖水引至克拉玛依市,解决当地生活、工业用水及沿途的农业灌溉用水。

施工沿线气候恶劣,夏天热浪滚滚,冬季滴水成冰。睡地窝子、喝盐碱水、吃沙拌饭,成了官兵们的“生活三部曲”。2000年8月18日,经过官兵们近3年奋战,北疆湖水经人工河,终于穿越大漠流入克拉玛依。

从此,克拉玛依市不再干旱。这一天,被当地群众定为引水节。

此后,武警水电部队承建的引额济乌沙漠渠道、南干渠等引水工程等相继完工,汩汩清泉又被引入乌鲁木齐。

曾养育着南疆千万人民的孔雀河,近30年来,下游400余公里河床断流,大批胡杨林枯死,土地沙漠化严重。

2001年6月,国家紧急实施孔雀河生态抢救工程,要在距罗布泊80公里的“老开屏”处建闸蓄水。一个月内水闸不能完工,3.5亿立方米的水就要白白流入沙漠。

正在驻地修筑引水工程的武警水电第七支队,立即组成86名党团员突击队携带近百台机械装备,急行300公里赶到施工现场。

为赶工期,官兵们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不少人因过度疲劳而中暑,碱性含量高的泥土将许多官兵的双脚泡烂……20天后,一座能贮蓄1亿立方米水的钢筋混凝土闸坝屹立在罗布泊畔。

巍巍大坝耸天山

吉林台一级水电站电站总装机46万千瓦,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被称作是新疆地区的“三峡工程”。

2003年6月,水电站施工进入最繁忙的季节。武警水电三总队副总队长王泉带领官兵及300多辆运输设备,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移山战斗。

从料场到坝区长达12公里的运输线上,每隔10米就有一辆运料车。车如长龙,机器轰鸣,高温下车不停、人不歇,创下了日填筑2万立方米、月填筑65万立方米的同类坝型填筑最高记录……官兵们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380万立方米的填筑任务。

经过3年多的建设,武警水电官兵先后完成河道截流、主体工程开工、下闸蓄水等工程项目,建成了亚洲最高的沙砾石、爆破料混和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2004年8月,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形成了一个库容25.3亿立方米的“人工天湖”。两年后,4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每年向新疆主电网输出9.38亿度的电力资源。

察汗乌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0.9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1亿千瓦时,是南疆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也是国家“十五”重点建设的电力项目之一。

工程招标时,由于风沙大、缺水断电、长年与绿色隔绝,许多施工队伍望而却步。武警水电官兵又一次成为荒漠戈壁上的唯一绿色。

2008年8月,电站历经4年终建成,承担起新疆主电网的调峰任务,解决了边疆长期缺电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民族团结当楷模

植树造林、治理荒沙、搭桥修路、捐资助学……13年来,武警水电官兵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义务植树造林治理荒沙2030多亩,修筑“警民路”160余公里,架设“爱民桥”25座,义诊5000余人次,受到新疆各族群众的赞誉。

8年前,在库尔勒希尼尔施工的武警水电七支队,建起3个“春蕾女童班”,帮助附近的失学女童重返校园,还选派素质过硬的战士担任校外辅导员。

8年间,官兵们换了好几茬,但援建“春蕾女童班”的火炬接力从未间断。

有一条穿行而过的道路崎岖狭窄,是居住乌尔禾镇的维吾尔、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群众出行的“拦路虎”。

正在北疆施工的武警水电第七支队得知后,无偿承担了路面修筑任务。官兵们开着装载机、翻斗车、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填筑土石30万立方米,很快修筑出一条长50公里的平坦干道。

当地各族群众在开通的大道上欢歌载舞,还亲切地称之为“爱民路”。

2009年5月10日凌晨,新疆尼勒克吉林台二级水电站施工工地。一阵狗叫声引起了正在指挥施工的武警水电九支队副支队长何腾的注意,他马上带领官兵闻声来到一家民房前。

屋里,有一股很浓的煤烟味,两位7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人躺在火坑上,已人事不省。

煤气中毒。何腾马上将所有的门窗打开,与官兵们将他们抬出进行人工呼吸,使他们脱离危险。

老人们的儿子儿媳都在外地打工。获救后,他们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从那以后,水电官兵经常去看望帮助老人。老大娘帕哈尔古丽逢人便讲:“共产党的军队就是爱咱们老百姓!”

牺牲奉献终不悔

在为新疆各族群众送去明灯净水的同时,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38岁的士官陈天文是施工时的“拼命三郎”。2001年12月,重病在床的父亲想见上儿子一面。由于工期紧张,他只能将请假报告单压在了箱底。

不久,老人在遗憾中离开人世。悲痛中的陈天文朝着家乡方向磕了3个响头,又继续投入工作。

有着27年军龄的武警七支队副支队长冷云彬,连续3年没回过家。参加高考的儿子希望父亲能回来打气鼓劲,时值察汗乌苏电站建设攻坚阶段,冷云彬却只能在施工间隙,给儿子打一个祝福电话。

2004年11月,武警水电部队承建新疆察汗乌苏电站导流洞、引水发电洞等施工任务,测量班长陈天文带领一批测绘人员率先进点进行前期测绘工作。

一次,由于气温过低导致测量仪电池运转失灵。急中生智的陈天文,用自己体温去焐热冰凉的电池。这一招果然管用,就这样焐热了就测,凉了再捂热,全身凉透了就来回跑上几圈或跳上一跳。

测绘的最后一个测点,处在极为险峻的峭壁中部,下面是滚滚河水。当陈天文测完点准备离开时,脚下一滑向悬崖坠去,所幸被那根攀山未来得及解开的绳索拉了回来。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历险中,他和队友们完成了电站前期30余万组精确数据的测绘。11岁的女儿在作文《我的爸爸》中写道:我很少见到爸爸,都快记不清他长的啥模样……

在年终考评时,战友这样评介陈天文:作为儿子他不称职,作为父亲他基本不称职,作为士官他非常优秀。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史照栋、史志强、吴杰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