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行

重磅改革新起点奥古特

解析中共执政智慧

解析中共执政智慧

中共领导集体一年来的执政举措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详细]

策划改革最强音

三中全会

习近平论改革

时间轴:改革最强音——习近平1年改革论述。[详细]

全会要闻
中国建行

视频报道
中国建行

正在加载中...
贵州习酒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详细]

聚焦一:全面深化改革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 [详细]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坚持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详细]

聚焦二:城乡改革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详细]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

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详细]

聚焦三:国家安全+军队编制改革

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详细]

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详细]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公报第一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公报明确提出完善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把制度作为一个基本目标;另外,公报也首次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详细]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成立领导小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改革的顶层设计与顶层推动至关重要,公报中提到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改革,这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措施,这样一个措施使我们对改革更有信心。[详细]

罗援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
国安委核心机构精干但辐射面广

这个机构应由国家主要领导人领衔,应是包含军事、安全、公安、外交、经济、金融各方的大安全体系,其结构将是“小核心,大外围”,即核心机构精干、权威,但辐射面广,涵盖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详细]

高尚全原体改委副主任
改革小组可与财经领导小组使用一套人马

新一轮的改革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改革,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具有强有力的协调功能。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可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基础上,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详细]

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明确时间表

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拆解缩小收入差距、打破垄断、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诸多“硬骨头”,必须用巨大的勇气和决心,制定出台更加具体合理的改革措施和明确的时间表。[详细]

曹红辉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
城市房地产价格将受冲击

公报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表明农村土地流转将不再局限于农村,而是跟城市市场并轨,接下来更多农村土地将进入供应,意味着城市房地产价格将受到冲击。[详细]

点击进入下一页
 
  • 改革最强音—习近平论改革

  • 改革在行动—李克强的经改路

 

1978年前的中国,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盛行,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彼时,经济陷入崩溃边缘,百业待举。但是许多人还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毛泽东思想,还不能正确区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晚年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详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催生出无数以农民为主角的农村集贸市场,推动着农村的繁荣,个体商业恢复生机,大量店铺涌现,城乡个体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就业,使农村经济生活开始出现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但城市改革还是初步的。[详细]

由于价格闯关失败以及89年的风波,经济改革再一次陷入了低潮,间接调控的提法消失了, “市场经济和市场调节”再一次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潮,双轨价格的摩擦很严重,不利的形势把加快价格改革的思维打翻在地。经济体制改革一度停止不前。[详细]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带来了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当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结束了长达多年的"姓资姓社"争论。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对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进行了全面战略部署。[详细]

在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的围攻下,1998年,中国经济呈现下行趋势,除了消费过冷以外,另一个大问题就是国企一直在拖后腿,朱镕基上任时宣誓要解决这个最难啃的骨头,这一年,国企并购重组、打包出售拉开序幕。[详细]

2003年初的中国,社会矛盾比较缓和,外部没有太多的干扰,整个社会充满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氛围。在经济发展达到一个相对高的阶段后,中共中央的执政重心开始由效率优先转向兼顾社会公平与正义。[详细]

2008年的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沿海外贸企业纷纷倒闭,大量农民工失业回乡,中国经济进入危机前夜。为避免经济大幅衰退,国家出台"4万亿"这一史无前例的刺激举措使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但事实证明,没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只能是昙花一现。[详细]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当我们回首这次被称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重要会议时,却会发现,这只有5天的短短会议中确定的一切,都是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在之前两年的荡涤和酝酿中已经确定的。平反冤假错案,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发展经济成为工作重心……拥有巨大威望的邓小平复出,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之后,尚未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定局。这是“文革”结束后的中国在重新寻找自己的历史出口。时代、人心和政治领袖的决断,在排除了“两个凡是”的最后一点干扰后,终于从“文革”的深渊中将中国带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如《春天的故事》的歌词所唱,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新的局面。在春天之前的寒潮中,面对着否定改革开放,重提阶级斗争、姓资姓社的乱流,邓小平用南巡给予了正面回答。在邓小平的支持下,江泽民一锤定音,邓小平理论在十四大写进党章。最终,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构建成型。两代领导人用他们的手掌住中国的舵,驾驶这条大船驶向新世纪的目标。

网友留言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赞助企业

  • 习酒
  • 中国人寿
  • 青岛啤酒
  • 建行
  • 三元
  • 东风日产
  • 广本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