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一周年:放开限制远远不够 政策扶持呼之欲出

生二孩,存在敢不敢生、生不生得好、养不养得起等诸多问题。事实上,即便是决定要二孩的家庭,目前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去年的五中全会上,中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中国生育政策的一次历史性转变,实行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即告终结。“全面二孩”实施至今近一年,其成果如何呢?

卫计委最近表示,预计2016年出生人口会超过1750万,这比去年增长近100万。考虑到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日趋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全面二孩”实施一周年并没有明显改善中国低生育率的状况。

在2013年底“单独二孩(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落地时,卫计委曾经预计近几年出生人口每年都会增加200万左右。2015年初,中国人口学会曾预计2015年出生人口接近1800万。而这些预测,都还是在明显有利于提高生育率的“全面二孩”政策没有公布的时候做出的。如今额外的利好政策落地,效果尚不如预期,可见中国人的生育意愿之低远远超出估计。

中国的人口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生育意愿低的背后,是中国低得可怕的生育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公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中国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这个数据低于世界银行最新的2014年的所有其他199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如果这个调查结果属实的话,中国就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没有之一。

近年来中国的生育率有多种说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4年平均的生育率为1.2,而卫计委在2015年表示实际生育率介于1.05到1.6之间。但无论1.05还是1.6,中国的生育率远远低于2.1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日本经常因为面临少子化、老龄化、劳动人口不足、生育率低的问题出现在新闻媒体上。而日本2015年的生育率为1.46,哪怕从最乐观的数据来看,中国的生育率状况也没有比日本好到哪里去。

在另一方面,2014年,中国0至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16.5%,已经处于严重少子化状态,大大低于世界27%的平均水平。同时老龄化在加速,到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30%。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同时还保持着世界上接近最低的生育率,中国的人口危机已经十分严重。而这带来的劳动力人口减少、社会创新能力降低、社会养老压力巨大等诸多问题,将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成深远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西欧国家和日本开始面临低生育率的威胁,20年后恶果显现,两地陷入了漫长经济增长乏力时期。如果中国的生育率没有显著改善的话,如今东北三省严峻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问题就会变成全国性的现象……

“全面二孩”遇冷?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中国的生育管制一再放开,就是为了解决人口生育率低的问题。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人口增长预计一直会持续到2025年左右。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独二孩”2014年落地、“全面二孩”2016年实施,行动不可谓不果断、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仍然收效甚微。2015年甚至出现了出生人口逆增长的现象。

如果说“单独二孩”覆盖人数还较少,那么“全面二孩”已经解开了“独生”的枷锁。限制是解除了,为什么生育率还是上不去呢?因为很多人不想要“二孩”了。

由于“全面二孩”采取的是非强制性的备案制度,所以“二孩”生育数难以准确统计。但从先前实施的“单独二孩”来看,只有16.8%的符合政策的夫妻申请了再生育,这远远低于当初预计的60%,也就是说,二孩生育数低并非因为政策限制,而是因为“不想生”。

“不想生”是没有大量移民的发达国家的通病,上文提及西欧和日本都是最好的例证。虽然各国拥有不同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但“不想生”有一个主要因素是共通的:多生育后代的收益降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比例很高,而在城市生养一个子女和在农村生养的成本不可同日而语。城市人口普遍从事更加细分的工作,强调劳动的“质”(在教育上倾向于集中投资,“我家要出个博士”),农村人口从事体力劳动较多,强调劳动的“量”(成年人都是劳动力,人多力量大)。另一方面城市人口拥有养老保险,养儿防老的功能被弱化。而城市的劳动力存在失业的风险,养老不成反而啃老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所以在城市多生多养的意愿显著降低了。中国也在慢慢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城市化的比例显著提高,同样的理论在中国也适用。

而中国也存在一些“中国特色”的原因。

比如说养不起。

在中国养孩子的成本非常之高。中国的父母大多会全额供子女完成学业,然后在子女结婚的时候为子女出一大笔钱(通常是买房),这是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决定的。而现在读书贵,房价贵显然让很多有生二孩意愿的家庭望而却步。

2012年新华网曾经刊文指出,中国城市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的三成五,家庭教育支出增速明显快于家庭收入。同期《人民日报》刊文称“教育支出成多数家庭沉重负担”。从幼儿园的入园费,到小学初中的择校费、天价学区房、各种补习班的费用,再到子女出国读书的高额开销,在中国教育一个子女周期长、花费高。考虑到该数据统计时还没有放开二孩政策,城市中绝大部分在读人口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当时教育支出就是家庭沉重负担,那么多一个子女的教育支出可能会让家庭不堪重负。

而子女读完书工作了,结婚就成了下一个巨大的开销来源。在房价快速上涨的当下,年轻人很难自己承担买房费用,在社会普遍认为拥有住宅是结婚的重要基础的背景下,年轻人购置婚房的成本也要转嫁到父母身上。子女数量的增加意味着父母要承担的子女的购房费用也要成倍的增加。而这将极大程度上增加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年轻的夫妻虽然暂时不用考虑为子女购置房产的问题,但是家庭增加人口就需要购置更大面积的住房,这也会大幅度增加整个家庭的开销。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指出,“极高的住房价格增加了婚姻和生育的成本,使得青年人口推迟结婚决策和生育决策。” 

又比如说没人养。

上面说的养不起主要是指财力不足,然而养二孩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没人没时间养二孩也是一个突出矛盾。国家卫计委家庭司司长王海东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人口与发展高级咨询会上称,一项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已生育一孩但不打算生二孩的妇女中,有60.7%的人是因孩子无人照料。这项调研还显示,现在的幼儿园大多只接受3岁以上的幼儿,而女职工能享受的产假一般都在半年以内。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有2年半左右的时间需要家庭全天候看护。在整体劳动参与率极高(少见全职妈妈/爸爸)的中国,这无疑是一个家庭的巨大负担。

由于全职的父母没有时间照看孩子,隔代抚养成了当下社会的普遍现象。上述调查指出,目前有近8成婴幼儿都是由爷爷奶奶一辈照看。可是老一辈照看孙子孙女,面对二孩也有着自己的无奈。一方面,看过一孩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有没有精力照顾二孩成为疑问。另一方面为应对老龄化实施的“延迟退休”政策已经呼之欲出,到时候爸爸妈妈在上班,爷爷奶奶也在上班,照顾一孩就够呛,更没有人来看二孩了。

在上述调查受访的全职母亲中,有3成是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被迫中断就业,超过四分之三的全职母亲表示如果有人帮带孩子将会重新就业。而根据《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指出:“‘全面二孩’将使生育对妇女劳动参与职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凸显。有些用人单位为避免孕产期用工成本增加,在招聘时“限男性”或“男性优先”,有些单位甚至不愿意招聘已婚已育、可能生育两孩的求职妇女。”央广网曾经报道说64.5%的企业表示“二孩”不会对女性就业产生影响,这换种说法就是每三家企业里面就有一家认为“二孩”影响女性就业。

爷爷奶奶没精力照顾,妈妈的工作很大可能受到影响,生二孩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

除了上述原因,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成的课题组对宜昌的生育现状的调研显示,当地妇女不想要二孩的原因还包括教育费用太高、没有精力带孩子等(见右图)。

大量客观原因限制了中国家庭生育二孩,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国低生育率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放开限制远远不够政策扶持呼之欲出

“全面二孩”遇冷,说明部分放开生育限制还不够。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宜昌市卫计委甚至发公开信呼吁“年轻的同志要从我做起,年老的同志要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子女”,宣传生育两个子女的好处和一个子女的风险,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第二个子女。

在提倡、呼吁的同时,国家也需要配套解决生育二孩遇到的问题,并且出台政策鼓励与补贴生育。

生二孩,存在敢不敢生,生不生得好,养不养得起等诸多问题。事实上,即便是决定要二孩的家庭,目前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比如说大城市产科“一票难求”,国内产科、儿科的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提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6%。这与“全面二孩”实施不无关系。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郑雪倩表示,孕产妇死亡率的高增长,无疑加大了对妇幼健康服务资源调整的压力。“虽然政策放开了,但对大家的宣传教育,大家对二孩的正确理解,以及自己身体适不适合二孩都没有考虑成熟。”

重新配置医疗资源,有针对性的加快产科、儿科人才的培养,增加相应科室床位,才能让育龄人群想生、敢生,也最后能生出来。同理,解决生二孩之后面临的经济压力、照料子女的压力和失业发展的压力,也需要政策的支持。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彭希哲教授认为,“公共政策应当发挥更多的作用。比如从经济角度,以家庭为单位的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家里有两个小孩或者家里要照料老人,家庭的所得税减免应当增加。比如公共服务,既然希望大家按照政策来生育,主要的后顾之忧如托幼服务等不解决不行。整个公共服务的钱要增加。”

而中国家庭也需要对即将到来的二孩时代做好准备。比如,现在就要选择好自己的二胎车和二胎房。目前,大空间的7座车成为二胎家庭的优选,MPV在2020年有望突破780万辆。而中大户型的房子将成为家庭住房主流,四房户型比重上扬。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的迅速落地不难看出,国家对人口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在“全面二孩”政策一周年遇冷后,相信新的扶持鼓励二孩的政策不久就会出台。事实上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就提到国家要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等等……今后生养二孩的条件肯定会大幅改善,养两个孩子必将会成为中国育龄家庭的主流。

资料来源:

《宜昌市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调查超低生育风险评估报告》

《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

《关于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若干意见》

《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致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新华网、《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央广网等

首页 | 凤凰网触屏版 | 凤凰卫视 | 凤凰广播

Copyright © 2014 Phoenix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