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遭遇洪涝与高温双重考验
2009年07月06日 20:06新华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记者于文静)近一周以来,中国南方地区持续强降雨,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与此同时,包括北京、河北、河南等华北大部地区连续多日遭受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考验,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40摄氏度以上的酷暑。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消息,6月29日以来,广西中北部降下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西江主要支流柳江、桂江干支流水位暴涨,相继发生大洪水。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高至Ⅱ级,并紧急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14万多人,组织数万人上堤巡查和防守。

与广西同遭强降雨的还有江西和湖南等省份。江西全省共有390.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失踪1人,紧急转移安置10多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9.75亿元。湖南共有365万人受灾,8人因灾死亡,强降雨于4日减弱。

国家防总4日已将6月30日启动的防汛Ⅳ级响应提升至防汛Ⅲ级响应。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09年以来,中国汛情、灾情主要呈现四个特点:降水过程多、局部降雨强度大。入汛后,全国先后出现8次大范围的移动性强降雨过程,范围覆盖华南、江南、江淮、黄淮大部地区。

“在目前这个季节,南方出现强降水或者暴雨,或者大暴雨的天气,属于正常情况。”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乔林表示,中国南方夏季水汽充足,加上热力很强,云的发展比较旺盛,尤其是广西靠着北部湾,北部湾半岛水汽的供给比较充分,尤其在大暴雨时间段里,偏南风更是达到了16米/秒,所以就有比较多的持续供给的水汽。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中国主要雨带将明显北抬,主要降雨区位于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一带。降雨过程主要分布在5至7日及7至9日。10日以后,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汉水一带地区仍将有分散性降雨天气。

与南方强降雨形成鲜明对比,6月22日开始,一股热浪席卷中国北方十多个省区市,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宁夏、北京、天津等高温警报不断,且级别不断升高。中央气象台将预警级别提升到仅次于最高等级的红色警报的高温橙色警报。6月29日至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中北部又相继再遇高温。

乔林说,这种高温的异常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持续日数,二是从河北的南部到河南,甚至山东的西部,连日出现40摄氏度甚至更高的高温,这个强度对这些地方来讲比较少见。

气象专家认为,中国北方近日持续高温的原因一方面是太阳辐射的增强,二是低涡系统在东北地区滞留的时间比较长,低涡西侧的偏北气流下沉,会有下沉增温的作用,这两种效应结合在一起共同导致了高温的出现。

对于这次高温将持续到什么时候,乔林表示,6日开始,华北平原一些地方都有阵雨。这次降水过去以后,马上又会有水汽补充过来。6日至9日,华北平原总体来说降水比较多,基本不会出现高温。但是在降水过去以后,可能还会有高温天气。

“预计10日以后,天气就会热起来。”乔林说,6月份到7月份,是中国华北平原容易出现高温的时段,这种高温天气基本是正常的。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于文静   编辑: 印权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