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再做一次妈妈[组图]

2009年05月10日 15:08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在赵小青家里,我们搜寻了一下没有发现孩子的照片,“原来外面放着有娃儿的照片,后来他爸爸看不得就收起来了。我们娃儿长得好乖,他爸爸最喜欢他了。”赵小青起身准备从衣柜的上层架子上去取那本厚厚的相册,我们不忍心,阻止了她。

兑好了一杯牛奶,赵小青搬个小凳子坐在板房门口,聊起震后的生活。“我是去年12月知道自己重新怀上孩子的,当时和老公相当高兴。”

赵小青告诉记者:“怀这一胎跟以往还是不同,经常觉得累,睡觉也不踏实,翻来覆去觉得身子痛,还是年纪大了的原因吧,不过我还是要把身体调养好,好好地重新做回妈妈。”赵小青摸着鼓鼓的肚子缓缓地说。

当她得知同行的人里有懂中医的,赵小青连忙招呼着替她和其他妈妈都把把脉,看看是男是女,开玩笑说是要提前给孩子准备衣服了。“孩子预产期是7月初,我倒希望是个妹妹,不然难免跟原来的娃儿比较,那样太痛苦了。”

据四川省人口计生部门震后统计,灾区子女死亡并有生育意愿的计划生育家庭共计6000余个,然而再孕之路并不顺畅:不断的余震、非正常生活、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伤痛再加上相对的“高龄”,令她们再孕困难甚至流产。

“在地震灾区,最脆弱的是失去孩子的母亲,她们也最应该被关注。从失去孩子的母亲到再孕妈妈,她们活在强烈的角色冲突里,丧子的哀伤与得子的欣喜,双重心理使得她们的情绪波动很大。这对肚子里的新生命会造成很大影响。”2009年3月,来自河北经贸大学的心理咨询师、援助志愿者刘猛针对都江堰部分再孕妈妈,在当地首创了心灵港湾——“妈妈之家”。

“妈妈之家”门前写着“我是妈妈,这是我家。天天快乐,为了腹中那个可爱的他(她)”,具体的日程安排有音乐放松胎教;自由经验交流;孕育知识放映……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鼓励再孕妈妈们的一句话:“这就是妈妈的伟大——用悲痛中的快乐,换来宝宝一生的幸福。”

一张茶几,一张桌,三个沙发,几张椅子,沙发上还放有玩具熊,宁静的淡绿色墙面显得温馨洁净。这位从地震后就坚守在灾区的心理咨询师认为,现在妈妈们表面已接受了现实,逐步开始新的生活,但那抹不去的伤痛肯定永远存于心底。“‘妈妈之家’要做的是帮她们塑造轻松愉悦的心境,让她们重拾信心面对生活。”

一天的采访在愉快地聊家常中结束,临走时记者买了9枝纸玫瑰送给赵小青,希望她能长久幸福。她一只手握着那束花,一只手抚着肚子走在回家的路上,笑得很开心。

点击进入专题>>

5月9日,赵小青看着震后出生的小孩,甜蜜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新华社记者李晓果、秦晴、郝同前报道

5月8日,赵小青(右)和准妈妈们在编纸玫瑰,为母亲节做准备。新华社记者李晓果、秦晴、郝同前报道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