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猪年到,凤凰网祝全球华人网友新春快乐、大吉大利。

网络旺年
  图片名
图片名
视频报道
  • 女版朱广权?央视主持人用“段子”拜年
  • 假日前三天北京公园景区接待游客303万人
  • 春节庙会花样多 各具特色年味足
  • 两岸“00后”迎春节:玩手游、互赠表情包
  • 网络大过年:春贺神州
高清图集
上一张
下一张

京港高铁G79上的新年心愿

2019-01-29 09:18 0人参与 0条评论

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凤凰网独家直播京港高铁G79的首次春运之旅。从北方到南国,穿越黄河、长江,9小时的旅途中,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纷纷写下新年愿望。第一位许愿的小朋友害羞了一阵,写下了“快乐成长”。

9
01
春节视频:驻华大使拜年
各族各地春节趣俗一览
  • 民族:藏族
  • 习俗:跳神会
  • 简介:除夕(藏历年)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来迎接“跳神会”。 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

图片说明

  • 地区:青海
  • 习俗:祭灶
  • 简介:祭灶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饴糖。然后放上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

图片说明

  • 民族:赫哲族
  • 习俗:吐火宴
  • 简介: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家里要做“吐火宴”,或用野生果“稠李子”制作饼子。

图片说明

  • 民族:朝鲜族
  • 习俗:跳跷跷板
  • 简介:朝鲜族人过年时喜欢跳跷跷板,参加的多是年轻女子。她们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站在五六米长的跳板两端,轮番连续起跳,一起一落,将对方弹送到空中。

图片说明

  • 民族:满族
  • 习俗:挂旗过年
  • 简介: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

图片说明

  • 民族:蒙古族
  • 习俗:酒肉不尽
  • 简介: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吃年夜饭时,把煮好羊摆到案头。午夜开始饮酒进餐,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着新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

图片说明

  • 民族:彝族
  • 习俗:跳虎
  • 简介:“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起舞,虎王率众老虎入村。当地百姓深信只有通过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祖宗的保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图片说明

  • 民族:独龙族
  • 习俗:牛祭天
  • 简介: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接着,一位小伙手持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死。人们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图片说明

  • 民族:白族
  • 习俗:放高升
  • 简介:白族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

图片说明

  • 民族:景颇族
  • 习俗:打靶
  • 简介:景颇族姑娘是打靶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

图片说明

  • 民族:苗族
  • 习俗:踩山会
  • 简介:每年丰收之后举行的庆典活动。一般时间为正月初三至初五。主要活动形式是:举行盛大文娱演唱赛、物质交流、男女老少相同乐、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等。

图片说明

  • 民族:土家族
  • 习俗:摆手舞会
  • 简介: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

图片说明

  • 民族:布依族
  • 习俗: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 简介:每年除夕晚上,布依族同胞都会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被大家认为是最勤劳的姑娘。

图片说明

  • 民族:壮族
  • 习俗:打扁担
  • 简介: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图片说明

  • 地区:北京
  • 习俗:摸门钉
  • 简介:已婚不孕的妇女春节真相摸城门钉,“钉”谐音“丁”,取“添丁”之意,寓意家中人丁兴旺,希望来年生子。到正阳门摸门钉是老北京女子的首选之地。

图片说明

  • 地区:邯郸
  • 习俗:除夕扔愁帽
  • 简介:各家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

图片说明

  • 地区:蓬莱
  • 习俗:照虚耗
  • 简介: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起床后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可以长得快。

图片说明

  • 地区:山西晋城
  • 习俗:八音会
  • 简介:八音会乐器有文、武场之别,文场主要有唢呐、笙、箫、竹笛和胡琴等;武场则突出大鼓、大锣、大镲、梆子等,以吹打为主,弦乐为辅,文武皆备,配合默契。

图片说明

  • 地区:甘肃
  • 习俗:舞社火
  • 简介:社火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等人物为角色。

图片说明

  • 地区:河南灵宝
  • 习俗:对骂社火
  • 简介:初二开始,两个村子的人开始敲锣打鼓,交替前往对方村子里指名道姓地挑骂。只要反穿皮袄,就可以站在大鼓上骂对方,可以摆供烧香骂大姓的祖宗十八代。

图片说明

  • 地区:关中
  • 习俗:爬门坎
  • 简介:大年三十晚上,矮个子娃娃要从门坎底下爬过。爬时门里门外各站一个大人,一人撤头,一人撤足。然后让小孩从门坎底下爬过。这样,娃娃来年就会长高许多。

图片说明

  • 地区:淮阴
  • 习俗:点火把
  • 简介:初六晚,大人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图片说明

  • 地区:鄂西
  • 习俗:赶毛狗
  • 简介:“耍毛狗,耍到你家灶门口……”毛狗就是狐狸。原来和人是朋友,却常偷鸡吃。激怒人类放火烧了它老窝。从此就有了正月十五晚放爆竹烧草竹赶毛狗的风俗。

图片说明

  • 地区:东阳
  • 习俗:抲年鬼
  • 简介:“抲年鬼”者,头戴武状元帽,脸挂红胡子,手执宝剑,腰系铁索,挨家串户地吆喝抲鬼。后面跟一随从,为其呐喊助威,遍及全村角落,以示把鬼怪抲完斩绝。

图片说明

  • 地区:江西部分地方
  • 习俗:女儿女婿不能同房
  • 简介:江西有些地方嫁出去的女儿携夫回娘家过年,夫妻俩不能同床睡,同房都不行。“情愿女婿睡地板,也不允许女儿女婿同房”。

图片说明

  • 地区:闽南
  • 习俗:过火群
  • 简介: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并点燃,男人依辈分跳过火堆,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图片说明

  • 地区:台湾
  • 习俗:避债戏
  • 简介:除夕夜开始,一些寺庙要祭神演戏,那些负债的人,为躲避债主上门追逼,便可躲到庙里看戏。依照风俗,债主不可到戏台前找人索债,否则会引起公愤。

图片说明

  • 地区:河源
  • 习俗:洗柚叶澡
  • 简介: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

图片说明

  • 地区:桂西
  • 习俗:舞春牛
  • 简介:“春牛”用竹片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牛身是一块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

图片说明

  • 地区:海南
  • 习俗:吃斋饭
  • 简介: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类似于清真食品,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必有清炒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

图片说明

春节民俗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搞卫生,购置年货,忙得不亦乐乎。不过,好像总感觉缺少了些年味。怀念小时候过年的味道:穿新衣,拿压岁钱,放鞭炮。关于过年的那些记忆总在心间萦回。这些年,春节的民俗渐渐被遗忘了。但是,以往过年时的那份喜庆、快乐、热闹,还有那些少不了的、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俗,值得我们永远的回味。

图片名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据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

图片名

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本“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图片名

腊月二十五 , 推磨做豆腐

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惩罚。传说归传说,吃豆腐渣实则是以前生产力低,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也是勤俭的写照。

图片名

腊月二十六 , 杀猪割年肉

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图片名

腊月二十七 , 宰鸡赶大集

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这天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图片名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马。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随着造纸术的问世 , 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习俗 。

图片名

腊月二十九 , 上坟请祖上大供

中国的孝道讲究事死如生,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图片名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网络大过年

指导单位: 北京市委网信办
民俗顾问团: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
顾问团成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顾问、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书;北京市门头沟区文联主席王作楫;北京西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张晓林;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国学文化推广部主任、成贤国学馆馆长纪捷晶;工艺美术家李培岳

全部新闻
版权声明

凤凰网 资讯 中心出品,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