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盘点两会热点:工作报告提尊严可载入史册
2010年03月13日 00:51央视《新闻1+1》 】 【打印共有评论0

2010年3月12日央视《新闻1+1》播出《直面问题,直面希望》,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两会”每年一次,每年都有不同,今年的“两会”马上就要结束了,岩松在回顾今年的“两会”的时候,你觉得今年的热点是什么,亮点是什么?

白岩松(评论员):

如果要从媒体去看它的亮点的话,我会觉得是不回避,不让弯子,直面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第一次提出了“尊严”这样一个概念,然后总理会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去谈创造条件,让人民来批评和监督政府;再比如说,人大要讯问和质询政府,这是一个层面的直面,非常坦率。

另外,从代表和委员来说,你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真话、实话、大白话被放大,而很多八股性的语言减少的速度会特别快。另一个直面是什么呢?你会觉得很多的百姓其实也开始更坦率地面对“两会”,认为不错的声音鼓掌,认为有问题的声音会坦率地发表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一种更大的互动。所以我觉得综合下来,虽然还都没有闭幕,但是我们看到了“两会”在推动中国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两会”自身进步的空间。

主持人:

在节目的一开始,我们先来简短地回顾一下,在本次“两会”上,人大政府和政协他们敢于直面热点问题的氛围。

(播放短片)

解说:

这是2010年3月的北京。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解说:

当“尊严”这样的字眼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时,激起的是人们心底强烈的情感波澜。媒体评论,此前《政府工作报告》从未这样写过。

温家宝:

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我们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解说:

主动创造条件,接受监督,这样的表述所唤起的是人们对于被监督者的更大尊重,还有期待,而担负重要监督职能的人大也在以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同期1:

建议将《选举法》第16条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分配的规定,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与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

解说:

城市和农村居民同票同权,人大开展专题讯问和质询,人们从中所体味的是一种进步的力量,制度的完善对于民主权利的保障代表的尽职尽责,所带来的就是真诚的声音。

同期2:

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为代表有效地审查预算提供一些服务和帮助,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

姜伟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你不能说开着奔驰然后到这儿来领经济适用住房,这是绝对不能够容许的,有这样的地方肯定腐败。

同期2:

过去我们对人才的培养特别容易用一个标准化的模式来衡量人才,用考试的分数、学历的证书来衡量人才,今后的话,要改变这种情况。

解说:

改变,让人看到的当然有眼下的不完美,可人们也看到了直面的勇气,还有未来的希望。明天,今年的政协会议就将落下大幕,“两会”已经走入尾声,但它所留下的财富却值得我们长久回味,它所留下的任务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主持人:

“两会”进入尾声已经有媒体在不断地在总结回顾这次“两会”了,有人说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大号字进入历史,如果让你去评价的话,你会觉得最重点的问题是什么?

白岩松:

其实要让我说,留下最鲜明印象的当然是“尊严”二字,因为它将贯穿我们这代人,甚至后半生,因为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实现的,但是毕竟它是在2010年的春天,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来的,确立的一个新的目标,我觉得这一点来说,足够记入历史。

另外,当然我们刚才一开始的时候也说了,直面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里大家一起去回顾两个细节,其实第一个细节是什么时候见到总理在一届人大会开之前的时候,“两次开记者招待会”呢?我这个“两次记者招待会”是加了引号的,因为去年的12月份,以及今年的“两会”之前,总理两次通过互联网来跟全国各地的,甚至全世界的各地的网民来进行沟通。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提前召开了“两次记者招待会”,也是提前两次为《政府工作报告》做预热,以及了解情况的过程,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总理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开很多的专家会议等等,这次等于开了两个跟老百姓直面的沟通的会议。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