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孙德汉:“四大链条”配套 夯实执政基础
2010年03月12日 10:59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刘宝森)基层在人民群众之中,是社会管理的源头和起点,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主席孙德汉说,各行各业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积极破解存在的难题,从源头上固本强基,形成“四大链条”配套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据孙德汉介绍,当前,基层建设面临着四大问题。一是人才流向不系统。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70%以上的基层广大社区、乡镇医院缺乏较高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乡村卫生室更是缺乏正规医务人员。广大农村中小学校优秀教师严重不足。人才匮乏导致广大基层卫生院、农村中小学校日常运转举步维艰。二是政策引导不配套。由于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实际因素阻碍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特别是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政出多门,选拔条件、生活待遇、后续安置、激励约束等政策不统一,出现了“政策断层”,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力量后继乏人。三是成长路线不全面。孙德汉说,目前不少干部的成长路线是“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这种“三门”干部普遍学历较高,但阅历较浅,缺乏对国情特别是基层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往往使党的政策与群众愿望衔接出现“岔口”。四是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存在越到基层待遇越低,越是艰苦越得不到关怀,越是听话越被遗忘,越是吃亏越得不到照顾的不合理现象,走进了一种热热闹闹引来人才、冷冷清清对待人才、无用武之地误了人才的“怪圈”。

孙德汉说,应制订充满活力、富有效率、良性循环的各行各业、组织人事工作准则,配套“四大链条”,使其成为一种硬性措施和长效机制,夯实执政基础。

他建议,要建立与公务员“凡进必考”相配套的“凡进必下基层”制度,打造倾心基层的成长链条,解决“三门干部”基层经验不足的问题,打造“家门-校门-工农家门(基层)-机关门”的全面成长“路线图”;同时,配套关怀基层的选拔链条,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逐步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形成优秀干部人才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去、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和生产一线来,打造“村居-乡镇-县区-省市-国家”的金字塔式干部选拔链条;建立扎根基层的激励链条,营造扎根基层的良好氛围,保证基层干部人才干事有劲头、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把基层工作当做义务,把基层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此外,重视基层的监督链条,建立一整套严格而科学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带领基层群众共创美好生活、推进科学发展的业绩考核机制,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来保障基层基础工作。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宝森   编辑: 霍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