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庆:“两会”的议程设置也需创新
2010年03月12日 09:01南方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纵观横览“两会”期间的媒体报道,发现许多委员只是各说各话,鲜有相互交锋和辩驳。对重大民生问题的探讨,也只是只言片语,鲜有深入和集中。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无疑已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公民(代表和委员)有序参与政治的重要体现。每逢“两会”,会场内代表和委员的参政议政热情高涨,无缘参与“两会”的公众也总是满怀期待,希望代表和委员能够替自己道出心中的诉求与愿望。而媒体的活跃更不用说,多少来自会场内事关国计民生的高论与妙计,经由媒体,及时地满足了公众的知情需求。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今天,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和公民对“尊严生活”的向往,人们并不愿意把自己当作局外人,也不愿意仅仅将“两会”视为“热闹”的节日。更多的是,把自己当作国家发展的利益攸关者,愿意从“内行”的角度关注“两会”对重大事项的讨论。

从“内行”的角度纵观横览“两会”期间的媒体报道,发现许多委员只是各说各话,鲜有相互交锋和辩驳。对重大民生问题的探讨,也只是只言片语,鲜有深入和集中。更有甚者,早上刚刚从纸媒体上获悉某委员建议国家应该抑制小城镇而重点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而中午又从电视上看到某代表力倡发展小城镇。对此,本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媒体的报道总有各自的侧重点。问题是,这一新闻报道现象的出现,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形。

“两会”的会议形式分全体会议和分组讨论两种,其中分组讨论占去了相当的时段。人大以省、区分组,政协以界别分组。一旦分组讨论,可忙乎了记者。因为分组讨论并非完全围绕某一固定的话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或大会指定讨论的议题除外),各发言者的发言主题往往并无内容或者逻辑上的关联。为了尽可能不错过来自各个分组的精彩内容,各媒体无不使出浑身解数,记者跑场采访或者干脆在散会时拦截采访是家常便饭,能否捕捉到“新闻点”,取决于记者的本事或者运气。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的某项专题报道,大都是来自媒体兵分数路的集体采写和后期编辑。所以,只言片语和“东一锤西一棒”式的报道便充斥媒体。

为此,建议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在设置每年“两会”的议程时,可否在已成惯例的议程安排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按专题分组讨论的场次。当然,这些专题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大学生就业、教育均衡化、房价、产业转型升级、“用工荒”等。参加这些专题讨论的代表和委员应不再按省、区或者按界别加以分组,而是将同类内容的提案者或者对某专题有共同关注的代表和委员组织起来分组讨论,并邀请相关的部领导参与对话。这样,分组讨论时必定会有更多的交锋、辩论以及切磋、取长补短,也必定会更加集中而深入地探讨某一问题。这样,就不至于忙坏了记者,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至于让翘首以待的公众觉得自己的心声没有借着代表和委员的“金口”得以畅快淋漓地表达。

人大和政协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设计,并且已广为人民群众熟悉与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她已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宝贵政治资源。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事业,必须从珍惜和善用这一政治资源开始。而创新“两会”的议程设置,无疑是珍惜和善用这一政治资源的重要环节。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开放时代》主编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霍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