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何敢对总理提意见
2010年03月12日 07:31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3月10日,温家宝参加河北代表团审议时说,自己没想到“农民那么敢发表意见”。今年1月30日,他前往河北承德滦平县视察,当地农民反映了不少问题,包括征地补偿价格低、养殖户周转资金不足等。

农民为什么敢发表意见?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总理真正深入了基层,接触到了真正的农民,而且是敢说话的农民。另外,总理的平易近人也打消了农民的顾虑,让他们放下了思想包袱,能有机会向总理说知心话。

总理这种踏实调研的作风,让我想起前两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牟新生接受采访时的一席话,他说,领导下基层,在很多地方难听到真话,当地都预先进行周密部署,周围几十个人前呼后拥,大部分都是民警和干部化装的。

领导视察时“被人摆布”,了解不到实情,应该说的确较为普遍。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要批评被视察地方和单位弄虚作假、设圈布套之类的“瞒上”伎俩外,更应反思一下领导的视察方式。领导视察时被下级蒙,原本不应成问题,只要在调查方法上稍动心思,领导就很容易了解到实情。比如事先不打招呼,直奔调研对象;比如视察路线由自己抽样确定,随时调整路线……这个道理谁都明白,更何况,微服私访的手段连很多年前的封建统治者都常用。

领导视察了解不到实情,与其说是下级蒙了上级,倒不如说是一些上级想不想被蒙。也许,在很多视察中,视察者本身就没想了解实情。有些领导视察,可能更多是出于政治公关,比如想树立某种形象;有些视察可能是被公关的结果,很多地方和单位乐于领导去视察,想法让领导去视察,因为领导去时会带上项目、资金,还可以拉近视察领导与被视察领导的关系,让被视察的领导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有些视察,可能本就带着视察者的个人目的──为什么个别领导视察时偏爱富裕的地方,穷地方则很难看到其踪影?

真正的领导视察,是了解基层情况、了解百姓真实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路线的体现,视察和调研,必须做实,必须让群众敢于说话,说真话,说有用的话。否则,就会走样,不但劳民财伤,还会败坏政府形象和社会风气、损害官员关系,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领导如何视察的问题上,温总理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农民敢于提意见、说实话,就是最好的说明。真希望各级领导视察时,都能像温总理一样,深入实际,直接面对群众。只有这样,视察才有实际价值。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谢昱航   编辑: 霍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