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空中“逐日”记 万米高空一睹日全食奇观
2009年07月22日 18:18新华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新华网上海7月22日电特写:空中“逐日”记

新华社记者陈飞、岑志连

万米高空,太阳隐没,眼前一片黑暗;遥望云天交际处,白光纵横,明星闪烁--22日上午9点20分,湖北上空,食甚发生,机舱内一片欢腾。我们屏住呼吸,用镜头“贪婪”地拍摄下这一壮丽景观。

当天上午7点45分到10点30分,我们搭乘国航CA4513航班,从成都双流机场飞往上海浦东机场,在云层之上、万米高空,一路“逐日”,记录此次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我们是22日凌晨2点30分从上海飞抵成都的。安顿下来后,已经是凌晨4点30分了,宾馆5点30分叫早,我们有1小时可以休息,但怎么都睡不着:讨论如何拍摄,担心飞机晚点,紧张、兴奋、激动--这可是500年一遇啊!

清晨的成都双流机场,完全可以用“爆满”两个字来形容,都是选择搭乘早班飞机在万米高空一睹日全食奇观的乘客。

7点45分,国航CA4513航班准时起飞,机舱满员,迎着太阳向东飞行。虽然乘客都起了个大早,但无人有睡意,个个精神抖擞,期待日全食,不少乘客还准备了专业“家伙”--日食观测镜,一些摄影爱好者也给镜头装上了滤镜。机舱广播一直在滚动播报日食相关信息,利用此次日食进行科普知识传播,可见国航下了功夫。

我们跟本次国航航班乘务长王卫红说明了情况后,她马上在机航宣布:“飞机上有两位新华社记者,专程拍摄日全食,请各位乘客支持配合。谁先看到日食,马上通知这两位新华社记者。”

我们迅速成为这趟航班的绝对焦点人物。乘客们听说是新华社记者拍摄日全食,都非常乐意提供帮助。我们先守候在机舱右边,左边的乘客们不少人把脸贴在舷窗上观察太阳。

初亏发生了,橘色的太阳,被慢慢蚕食。机舱内,乘客神情激动,争相观看,但不忘把最好的拍摄位置留给我们。

机舱窄小,外面气象万千,我们恨不得把头探出飞机进行拍摄。这时一排的乘客都站出来,说:“你们躺着拍,角度更好一些。”

很多准备了相机的乘客这时发现,虽然镜头加了滤镜,但焦距不够,无法拍摄。因此,我们的专业照相机、摄像机成为他们一睹天象奇观的途径。当我们成功拍到相关景象时,机舱内也是一片欢呼,大家都过来看。这时飞机有些倾斜,于是空姐赶紧请求大家回到座位上去。

舷窗外,原本丰盈的太阳被蚕食的部分越来越多,最后变得像一弯月牙。最壮观的食甚即将出现,机舱内人人都在屏息等待。瞬间,舷窗外一片漆黑,机舱内一片沸腾!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连白发老人都伸开双臂欢呼,有个小姑娘还在机舱过道中跳了起来。乘务员赶紧说:“危险,快坐下来!”

这段航程,就这么在狂喜、快乐与有序的气氛中度过。

我们的镜头把这500年一遇的奇观捕捉了下来:窗外,一片寂静的黑暗,犹如创世之初,天地未分,让人顿觉自然之神奇、宇宙之辽阔,油然而生敬畏。极目远望,但见天际尽头,有明亮的星星在闪耀。可谓:星垂平野阔,“云”涌大江流。

四五分钟后,全食结束,太阳一侧金光透出,犹如钻石闪烁。随即,太阳慢慢地又从黑暗中走出,恢复圆润,重归光芒万丈,机舱内又洒满阳光。

“日全食到底是什么模样?”“快给我看看!”这时,乘客们都争相涌到我们的镜头前,先睹为快。空姐也不复往日的矜持,也笑吟吟地凑了过来。

飞机过了湖北以后,云层渐厚,飞机开始在云中飞行。当天气象条件并不好,在三个小时的飞行中,只有一个小时适合拍摄。在飞机上拍摄,也有些遗憾,例如飞机抖动,又如太阳在飞机上空时,我们也无法拍摄。此外,飞机上不能发稿,无疑影响了时效性。但是,这次空中“逐日”让我们终生难忘,因为我们拍到了壮丽的天象景观,还收获了一路的欢笑和友情。

一位乘客说:“我们看到了,也就这一飞机的人看到了,但你们新华社记者拍摄到了,全世界都可以因此领略到日全食的美景。”

10点30分,国航班机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雨下个不停,我们扛着机器一路狂奔。在车上,我们发出了第一张照片。

日全食   拍摄   奇观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陈飞、岑志连   编辑: 印权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