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与代表不必都“全局意识”
◎睿宇 资深网民
两会、春运无疑都是近期的热点,而在这种氛围中,自然有不少透着火药味的民意表达。
如果说“委员向副省长讨说法:1亿元扔进广州沙河涌,为啥还是臭?”,这种语境还比较常态,那么“人大询问会炮声隆隆:8年了,云浮高速仍未动工?”(《信息时报》1月31日,这种跟省主管部门的交锋显然是非常规的。也有不少网友视之为地方本位意识太强。其实,作为地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当然要为本地区居民的利益服务。而任何一个地方的居民都希望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能够优先考虑到本地常住居民。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没有“全局意识”的质问背后所蕴含的民意基础。
“委员在路上被讹1740元,直言治安问题让人不敢做好事”(《广州日报》1月31日)。委员大倒苦水,却遭调侃,报道中当时在场的路人就说得很直白——“你太笨了”。配合“广东政协委员:不应让商人掏钱进政协”(《广州日报》1月31日)的新闻,“对待经济界人士应考察个人参政议政水平”其指向,可谓意味深长。其实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从“碰瓷”的自身遭遇看出“我们省的治安问题比较严重”,貌似突兀的言论中,有着某些情绪的流露,可也让我们注意到了社会的不平衡现象。
“列车员助乘客爬窗,东莞东站站长书记被免职”(《广州日报》1月31日)。免职的原因据称是助乘客爬窗,说明“该站对旅客乘车组织不力”。一纸决定当然很简单,对解决现实问题却似乎并无帮助。当然,如果4分钟停车时间足够让1500名乘客登上火车,而站长却没有做到,那的确是应当追责的。
“广州失意男子海印桥下砍死陌生散步女”,“称厌倦生活,深圳大学一男生自杀”。两件事的原因,或许都可以划归为“沮丧和失败感让人心理不平衡”。而由此出现的极端选择,方向却是截然不同的。很多想不开的人,冲动之下,不惜自杀甚至残害他人,非要拼个鱼死网破。这种戾气的产生,尽管我不想把它和身处的环境硬扯到一起,但是家庭、校方等社会构成的单位,所需要提供的疏解通道是明显不够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郑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