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滩湿地生态环境佳纪海鹰。
大批白鹭在崇明岛安家落户纪海鹰。
长江桥隧通车后,给崇明岛的发展带来机遇孙中钦。
本报记者王蔚 到2020年,崇明将基本建设成为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品牌,以闻名的游乐度假为主导,以发达的清洁生产为支撑,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生态岛区,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人类生态环境与生态活动的示范岛区,同时也是上海连接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大通道的北翼纽带。
按照这一目标,由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的课题组,近日完成了“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总报告”,为崇明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画卷。在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和建议后,这一报告将成为今后崇明开发与建设的一个蓝本。
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未来崇明岛的建设亮点究竟在哪里?针对这个世人普遍关心和好奇的问题,曾刚说:“要建设世界级的生态岛,必须放眼全球,学习国内外生态区域建设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走错路。为此,课题组选择了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美国的纽约长岛、韩国的济州岛和我国的海南岛进行比较研究,并从这些生态区域建设的实践中汲取了成功的经验。”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经验是把法律、科技和环保文化作为区域生态建设的三个保障。该岛曾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但拥有丰富的风力、潮汐资源,与崇明在自然资源方面有很多相似处和共同点。其深入民心的环保文化,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前提,也是岛上居民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基础。
虽然崇明岛具有像纽约长岛一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但长岛建立了发达的科研和教育体系,有20多所大学和众多科研机构,使长岛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为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与之相比,崇明岛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人口的文化素质和环境意识尚待提高。
韩国济州岛的发展历程则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建设生态区域,必须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统一规划。政府为到济州岛投资开发旅游的企业与个人提供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并培养新型农业人才,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济州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曾刚还表示,我国海南岛通过20年的生态区域建设,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对崇明生态岛建设有诸多的启示,比如,海南岛的生态建设与经济特区相融合,把特区观念、特区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缪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