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气加,路过的出租车很快排起长队。记者 李少文 王翮 摄
本报讯 (记者 胡蝶) 昨晚9时46分,位于后湖的中能竹叶山加气站打开气枪,开始为出租车添加天然气。
福兴出租车公司一名的哥,昨晚第一个在该气站加到气。他告诉记者,晚上9点营运到后湖,看见停摆多天的气站亮了灯,几辆公交车在加气,他就开车进来一探究竟,听说零时开始供气,便打算等3个小时,加了气后回家睡觉。等了40多分钟后,气站临时决定提前加气,这名的哥高兴而归。记者看到,从晚9时46分到9时55分,短短9分钟,对天然气“嗅觉”灵敏的10多辆的士就在气站外排成了长队。
有一份数据令人回味:目前,我市天然气日供应量约为165万立方米,而去年同期,全市仅有120万立方米,去年竟然没有出现如此规模的“气荒”声音。是不是明年、后年,甚至年年都会出现“气荒”呢?昨日,市发改委主任徐进称,不能将天然气“妖魔化”。
●账单:预计今年7.7亿用气量
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两型社会”快步推进,天然气作为重要清洁能源,在我市应用呈高速增长态势,预计今年用气需求量将超过7.7亿立方米。为此,市发改委昨日还提供了一份“账单”:
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居民生活及采暖用户到目前已发展到100万户(包括置换原煤气管道用户60万户,新增万户),年用气量约1.5亿立方米;
为实施城市环保清洁空气工程,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优质能源,已发展商业及公服用户3200多户,年用气量1.5亿立方米;
为改善工业用能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已发展工业用户150多户,年用气量约1.8亿立方米;
为推进城市清洁空气工程,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到目前,我市共发展天然气汽车9500多台,实施锅炉煤改气工程300多台,年用气约1.7亿立方米;此外,武昌电厂实施煤改气,年用气1.2亿立方米。
●远期:可满足预定需求
根据2006年市政府已审批实施的《武汉市天然气专项规划》(2005-2020年),预测我市中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天然气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7.8亿立方米和36.6亿立方米。
2003年,我市与中石油签订了《天然气供应协议》,合同中明确,到明年我市天然气“照付不议”合同量应为12亿立方米(合同约定年供气量为2005年2亿立方米、2006年4亿立方米、2007年6亿立方米,2008年为8亿立方米)。
预计到2011年上半年,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矛盾可能依然存在。但武汉天然气供应前景并非一片黯淡。据介绍,除了中石油“忠武线”及“淮武线”分输站接口,为西气东输线与忠武线的联络线外,中石化“川气东输”、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两条骨干天然气输气管线都将过境武汉,并可下载气量。
目前,我市已与中石油签定了“西气东输”二线年供我市8.2亿立方米的框架协议,中石化向我市供气正在协商之中(预计可争取落实3-5亿立方米),加上“忠武线”年供气12亿立方米,预计到2015年我市可落实的气源量为23-25亿立方米,基本可满足预定需求。
为了应对此次“气荒”,省市领导紧急赴京,要求增加天然气的供应量;而市发改委更是派专人驻京,争取日供气200万立方米以上的计划尽快落实。昨日下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善腊为“争取气源”再次赴京。
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规定,保气的顺序首先是保民生,让老百姓能够吃上饭。我市此次仅保了极个别极重要的工业企业。近一两年内天然气供应紧张的问题依然存在,怎样做到将有限的气源合理地配置?
目前,市政府正在谋划一系列应对之策。今年10月,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省能源管理办公室(归口省发展委管理),负责统一组织和领导全省能源管理工作。而市能源局(能源综合管理办公室)方案已报市编委会。
本报讯 (记者 秦杰) 一次大范围的急剧降温,让天然气供应出现“短气”现象。昨日,市政府常务会通过,年内启动建设储气量达2000万方的储气站,在明年夏季用气高峰前即可建成使用。
据介绍,目前,我市居民采暖和公服采暖日需量为30万-50万立方米。11日,我市气温下降,造成天然气用量从10日的155万立方米,猛增至11月11日的195万立方米,12日至16日管网压力基本在0.6MPa的运行警戒线附近(如压力低于0.6MPa,管网将可能失压而全线停供,即便有气也无法运行)。
昨日,市政府常务会决定投资2亿元,启动液化天然气(LNG)储气调峰设施的建设。开工建设江夏区安山LNG储气气化站(储气量2000万立方米,按日供200万立方米测算可保障我市10日应急用气)。
市长阮成发要求,政府各部门在用地预审、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间,确保春节前开工建设,力争2010年夏季用气高峰前建成投产,以基本解决我市近期天然气储备调峰和应急保障问题。
同时,我市将着手研究二期储气气化站的建设,力争明年冬季用气高峰前建成投产,使我市天然气调峰能力达到4000万立方米。此外,我市还将加快天然气高压外环线工程的建设,接收西气东输气源,有效解决日调峰和多路气源合理调配。目前,该项目建设条件基本落实。
编者按:缺煤、少油、乏气……对于武汉这个老重化工城市而言,一次急剧降温引发的“气荒”,给我们这个城市上了一课;一些管网末端的天然气气压不足,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能源影响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邻近的长沙市,其天然气储备可应急45天;而武汉的“气荒”却来得如此突然,令许多行业、居民有些措手不及——
天气转暖民用气量略降
“气荒”形势依然严峻
本报讯(记者龚平) 昨天,武汉天然气公司恢复对CNG(车用气)供气,该公司表示,目前供气总量仍没有增加,“气荒”形势依然严峻,全市企业用气依旧停供。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连日来,随着气温转暖,一些壁挂炉用户用气量减少,民用气量略有下降。为方便出租车司机,减轻开车成本,在管网压力允许的情况下,恢复了车用气的生产。从全国形势来看,天然气供应仍然紧张。武汉每天的计划用量还是维持在146万立方米左右,上游给的供应总量没有增加,缺口依旧。
做饭时间长 表会跑快吗
部分用户向本报反映,近日来,因为“气荒”导致气压不够,做饭的时间变长,炒菜开火的时间比平时多多了,这样是否会致气表跑快呢?
昨天,武汉天然气公司新闻发言人余国华回复称,气表计量原理是利用静态压与动态压之间的压力差。火苗变小的关键原因也是通过的气量小。在管压不高的情况下,通过的气量也变小,虽然时间变长了,但这个时间内字也走慢了。因此,气表计量是准确的,不会为您带来额外的费用。记者 龚平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龚平
编辑:
印权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