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做手术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2009年11月20日 01:29北京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报记者对话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

昨天,本报报道了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协和医院给一位16岁贫困患者田国芳成功实施手术一事。报道见报后,立即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这是怎样的一位部长?怎样的机缘巧合促成了这次手术?是小田国芳太幸运吗?昨天,带着种种疑问,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他说:“做手术只是我作为医生身份工作的一部分,没什么的。”

■澄清

6小时,这是高难度救命手术

谈到刚完成的这例手术,黄洁夫坦言:难度比较大。黄洁夫说,患者田国芳的病在医学上叫做“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坏死性胰腺炎,再加上广泛性腹腔脓肿”。当初来院时情况非常危急。

早在今年6月时,黄洁夫已经为田国芳做了一次救命手术。时隔5个月再次进行二期手术,主要是进行胆总管囊肿切除并肝管空肠吻合术,而并非简单的一个囊肿切除。黄洁夫解释说,简单的切除囊肿45分钟之内就能完成,而此次手术持续了近6个小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腹腔粘连严重。“我们需要很小心仔细地将腹腔粘连部分一点点分开,输血达1200毫升。”他说。

由于手术难度大,医院经会诊决定由黄洁夫亲自主刀,协和医院肝脏外科首席专家钟守先教授做他的助手。这样的专家配备,已属国内的“顶尖黄金组合”。“我们要对每一个患者负责,无论贫富贵贱。”

■素描

每周三,他都会拿起手术刀

这个手术受到媒体关注的一大原因就是卫生部副部长亲自主刀。昨天,黄副部长却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其实这不算什么,除了行政工作外,我工作量的10%是做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剩下的90%都是在给普通老百姓做手术。”

平日里,黄洁夫经常到协和、人民、北大医院等医院去做手术。一些外地的同行也会通过网络将一些疑难病例传给他来讨论。

每周三,黄洁夫都会出现在协和医院肝外科,因为这一天是他的手术日。如果部里没有会议和其他行政工作,周三早上9点钟之前,他一准儿就到了。穿上白大褂,拿起手术刀,他又变回了熟悉的外科医生身份。病人麻醉好被推入手术室,他也随之进入,就这样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据了解,除了担任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还是中央保健局局长,并兼任协和医院肝外科主任。虽然工作非常繁忙,但这些年他一直坚持不离手术台,每周都会回到协和医院参与病情讨论,业务交流。这一次田国芳的病情就是他回协和开会时了解到并决定亲自主刀的。“我们一般会把一些手术难度高、风险大的病例拿给黄副部长由他完成。”协和医院肝外科的主任桑新亭说。

■心声

千万个田国芳

需要关注

“他对病人没有特别的选择,主要是视病情而定。他从来不会去考虑病人的背景。”作为同事,桑主任这样说。“田国芳不特殊,这例手术也没什么,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千千万万像田国芳这样贫困的重症患儿,而不是我个人做了什么。”虽然是在电话中,但是记者仍能感受到黄洁夫作为卫生部副部长的一份坚定和一些急迫。

黄洁夫说,医者父母心,我国的公立医院应该给这些来自缺医少药地区的人多一些关注,公立医院应该更多地体现它的公益性。

如何体现公益性?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一通简短的电话采访中是找寻不到的,我们将希望寄于医改中。同时,这答案也应该在每一位医疗卫生管理者的心中吧。

截至发稿时,记者从协和医院获悉,田国芳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晨报记者 徐晶晶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黄洁夫   编辑: 黄鸣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