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FESCO30年之我的记忆:若干人与事
2009年11月05日 19:43北京外企服务集团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是一个好积攒故纸碎片的人。这个“不良”习惯可能形成于小时候家庭的耳濡目染。至今在我自己的家里还张贴着父亲给我保留的一张1969年北京军区政治部颁发给我的"五好战士"奖状,父亲把奖状上有破损处的背后用浆糊粘贴好,当然父亲的体温还在。这是我1969年初中毕业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个冬天后得到的劳动表现认可的奖励。

2009年是FESCO的30年。而我从1982年通过当时以偏题怪题举"市"闻名的具有FESCO特色的英文考试进入外企之日起,便又重操旧习。凡是经我手的纸片,带有FESCO外企字样的报刊文章,或是领导发话让"燕玲同志存"、"退燕玲"的材料,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积存了下来。集团为了寻找FESCO30年的记忆,我和若冰、小颜便开始翻腾起这些陈年老纸。眼前忽然间,外企走到今天的足迹跃然而起。一些看到资料的同志评价:"这些历史资料太难得了",多少让我感到宽慰。以前自己一直在困扰着这么多的破纸头烂纸片,占据了集团在CBD寸土寸金空间里的地儿而于心不忍。

当然,这些都是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更多的FESCO历史,还都沉积在脑海中。借集团纪念FESCO30年之际,我愿把这些箱报章纸片贡献给外企,把脑海中一些记忆片段也能留下。

初进外企时,被留在办公室,从沏茶端水,制表做会谈记录起步,1983年担任公司的外事秘书,直至成立公共关系部,便从事起对外联络和对外宣传等工作,与我们国家的主流媒体报刊电视台,作家记者,乃至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厂都没少打交道。因此,顺手存下了不少记者采访的报刊文章。在整理这些陈报旧刊时,1988年《北京青年报》上发表的一篇采访外企的特写文章,在今天读起来,感到仍然没有过时。那时黑白版面的《北京青年报》的大小还是像今天的《北京晚报》一样大。其中刊登了采访我们即出人头地又艰辛不屈的外企人,令人感动至深,唏嘘不已。

外企成长至今如参天大树,我们需要记住这些曾经献出青春的外企人。至少,我们能在FESCO30年时,重温一下记录了他们工作和理想的这些文字。

愿以此篇文章向曾经为外企服务集团有今日之辉煌而付出青春年华,付出努力的外企人致敬并感谢。

文/刘燕玲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燕玲   编辑: 马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