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准备驾机飞行训练。本报记者乔天富摄
走过了60年的峥嵘岁月,如今空军后勤科技装备早已告别骡马化,走进了机械化,迈向了信息化,是科技力量使空军后勤装备保障实现了历史大跨越。
60年来,空军后勤科技装备随着人民空军的发展逐渐壮大,走过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从专到强的艰辛发展历程。尤其近年来,空军后勤围绕空军部队军事斗争装备保障需要,加强高性能战机飞行员航卫保障、航空油料持续保障、机场生存防护、空降作战后勤保障等领域的后勤装备建设,形成了由飞行后勤保障、空降作战后勤保障、机场生存防护保障和防空主战装备机动输送保障等几大系统构成的新一代建设体系,成为现代化战略空军后勤科技装备保障的有力支撑。
加油加油!为战鹰输血助战
“一穷二白、一无所有。”几乎所有的人民空军后勤科技装备人回忆起60年前的情形时都会这么说,作为空军后勤保障核心的飞行后勤保障也不例外。
空军飞行后勤保障中最繁重的就是飞机加油任务。而60年前,新中国石油工业还非常落后,航空油料供应完全依赖进口,在关键时刻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付出的巨大代价,让空军后勤科研人员痛彻心扉:“一定要早日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航空油料和加油装备!”
经过整整60年的科研攻关,空军后勤研制出多个航空油品,新武器装备的用油国产化问题得到成功解决;一批新型油料装备陆续配备部队,大大提高了油料保障效率;同时,加紧了新机场站油料保障设施建设,加快了新型油料装备配备的步伐,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新机油料工作制度规范,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新机油料保障效率。
“某新型战机列装前夕,天气非常炎热,为了在列装之前能够用上国产油料,几位科研人员不惜赤膊上阵,穿着裤衩背心蹲在实验室没日没夜地向科技高峰攻关,从这些科研人员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空军后勤部某油料研究所所长赵升红介绍说。
近年来,仅空军油料系统便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300余项,并且全部实现了新机装备用油国产化。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加油方式已经由过去的重力加油实现了现代化加油,使战斗力成倍提高。”某油料研究所油料装备器材研究室郭冬磊告诉我们,多功能管道加油车的研制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飞机加油装备功能单一、品种型号杂、难以满足多机种油料保障需求的问题;附属油料压力加注车的使用,使我军摆脱了对进口装备的依赖;航空油料污染控制系统彻底改变了原始“土办法”。
汶川大地震抢险救灾中,在多批次、多机型、高强度等复杂条件情况下,充分检验和展示了空军后勤科技装备的综合保障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