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各地水价涨声一片 邵益生解读:中国城市水问题
2009年11月03日 14:40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水是生命之源,每天我们都离不开水。但在城市中,水却逐渐成了一个大问题。

10月17日,在环球国际(2009秋季)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主任邵益生的一席话被个别网络媒体解读为“中国城市自来水价格面临上涨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随之,国内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各大网站上的评论铺天盖地。

其实,邵益生所指的水价,不仅是指自来水价格,还包括水资源费、原水费(水利工程费)和污水处理费。邵益生认为,水源短缺、水体污染和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增加投入,相应的成本也会提高,这就加大了水价上涨的压力。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基于成本的政府定价制度,水价制定除了基于成本之外,还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等其他因素,因此,再一定时期内,成本上升并不意味着水价就一定能上涨。

但毫无疑问的是,水问题已经成了城市中人们最为关注而又极具争议的焦点。

水价对谁压力更大?

今年以来,各地掀起了此起彼伏的水价上涨大合唱:1月1日,广东自来水价格全面上调;4月1日,南京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吨上涨0.3元,由2.5元上调到2.8元;5月6日,沈阳召开水价调整听证会,报道称各方在水价上涨的大方向上没有分歧,沈阳水价上涨已成定局;6月1日起,昆明水价全面上调,居民用水每吨提高0.65元;6月20日,上海上调居民用水价格,综合水价由每吨1.84元上调到2.30元,计划从2010年11月20日起,将再次调高到2.80元;7月,北京水务局在答复一位市民的网上咨询时表示,北京水价将在年内调整……

各地水价上涨的理由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中国的水资源紧缺,通过提高水价可以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8月4日,国家发改委就发文肯定各地上调水价的做法,认为这些措施符合资源价格改革方向,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节约使用和环境保护。

二是认为中国水价长期偏低,自来水行业普遍亏损,只有提高价格,才能保证供水行业的持续发展。供水企业认为,近年来电费上涨,污染导致的原水水质下降,供水质量标准提高等,使得水处理的成本不断上升,必须要提高水价来补偿。今年1月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自来水集团负责人崔君乐说,按照北京目前的水价,自来水公司每吨水亏损0.8元。国家统计局今年5月的数据显示,有900多家水务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额高达30亿元。兼任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的邵益生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全成本回收是目前制定水价时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全成本包括成本(建设、运营)、税收、费用和合理利润,这是保证供水系统能够持续稳定运营的必备条件,我国现行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大致也是这么规定的。全成本回收在发达国家执行得不错。但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困难,许多情况下仅能回收运营成本。

不过,普通民众则普遍反对水价上涨。新浪网7月份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超过65%的网民认为城市供水和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价成本不透明”。他们认为,供水企业亏损更多是因为冗员和高福利等因素造成的,应该从自身管理出发,降低运营成本。

舆论认为,水作为重要的公共品,其价格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上调水价会给民众尤其是低收入者带来更多的生活压力。但邵益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电费、煤气费、通讯费等日常支出相比,水费在中国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当然,水价上涨对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压力会比较大。但是这部分人的问题不仅仅是用不起水的问题,还有用不起电、用不起气、吃不起菜等等,应该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救济渠道来综合解决,”邵益生认为,水价制定不能与社会政策混在一起,水价应该基于水的合理成本来制定,当然,这个成本应当是对消费者透明的,是经过有关部门监审的。

外资“阴谋”推高水价?

舆论还将水价上涨的矛头指向了外资水务公司。

有报道说,此前大举高溢价收购国内城市供水企业的外资水务公司不仅成为供水涨价的主要操作者,还垄断了中国水务市场。报道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及有关专家已经就水价问题在部分城市调研,而调研的重点之一,就是外资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影响,以及外资与这一轮水价上涨的关系等。

据公开资料,天津自1997年与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合作起的10多年时间,天津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先后上调了8次,由每吨0.68元提高到3.40元,水价上涨近5倍;昆明自来水集团2005年底开始与威立雅合作,次年1月昆明市就上调水价,至2007年7月再次上调,涨价幅度和频率都颇为惊人。在一些评论人士看来,水价上涨与外资水务公司之前的高溢价收购存在着当然的联系。“外资阴谋论”得到广泛支持后,某中央新闻网站甚至以“跨国水务巨头准备‘水淹中国’?”作为其报道的标题。

但也有人不认同这个观点。反对“外资威胁论”的人士称,水价改革背后与外资没有直接关系,外资在中国水务市场远未达到垄断地位。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从外资企业签约项目的处理能力来说,在华主要外资企业目前所有签约项目的供水总能力不到全国供水总能力的10%,排名第一的威立雅水务实际市场占有率不到3%。”

邵益生认为,无论是外资还是民资,资本的本质都是追求利润的,在高溢价收购之后,必然要求较高的回报,这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他们不是慈善机构。“应该反思的倒是那些决策者,要想想高溢价卖出供水系统后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其实,对于城市供水设施这样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产品,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被高溢价收购,而在于到底该不该卖?”

自来水何时能直饮?

除了水价,人们同样关心城市自来水的水质。北京的老陈经常看国外电影、电视剧,他对片子里经常出现的拧开水龙头就能喝的水非常羡慕。他常常想,什么时候自己家里的自来水也能打开龙头就喝呢?

与老陈一样希望能喝上直饮水的大有人在。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部分社区配备了饮用水净水系统,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上海市还宣布,到2010年,世博园区将每天提供50万吨“直饮自来水”,使游客打开水龙头就能喝到安全、优质的自来水。而深圳特区更是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发展规划,到2010年,特区内的自来水全部可直接饮用。

不过,邵益生指出,“直饮水”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标准说什么样的水是“直饮水”,什么不是。而且,是否“直饮”,还有个饮水的习惯问题,不像西方人普遍喝生水,多数中国人更喜欢烧水喝。事实上,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所指的生活饮用水就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其英文就是“Drinking Water”。邵益生介绍说,2006年通过的最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等国的饮用水标准,将饮用水的检测项目从1985年标准的35项增加到了106项,主要检测项目的限值都不低于世卫组织推荐的标准,可以说,符合这些标准的水就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据了解,目前北京、深圳、广州等许多大城市供水企业的出厂水基本能够符合新饮用水标准,与欧美发达国家水厂的出厂水水质也相差不大。但由于中国城市的供水管网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有些二次供水设施质量、卫生条件较差,从用户水龙头出来的水质量下降较大。

邵益生说,国家和行业协会正在鼓励和推动供水企业采用先进的净水工艺,更新维护供水管网,并接管原本由物业等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将合格的自来水直接供应到用户龙头,以尽早实现水质达到新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在邵益生看来,理想的城市供水状态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共供水服务,水量充足,水压稳定,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人人都能喝上放心水。”

“当然要达到这个状态也很不容易。”他补充说。(辛省志)

稿源:《环球》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郑永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