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全A也不一定“对胃口”
今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将在3年里参加10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10个等第能“敲开”高校自主招生的大门吗?沪上高校反应并不相同。
重点高校 担心区分度不够
本市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作用之一,是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依据。比如,自主招生院校可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直接挑选入围面试的学生,免去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入门资格考试。
上海交通大学招办负责人陶正苏坦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交大自主招生作用不大。“即使设置20%的A等,我们也无法从中区分出交大要选的人。”他担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无法拉开学生的差距。举例而言,江苏省已经开始实行类似的学业水平测试,去年200名来交大面试的江苏考生,几乎都是A等。
因此,对一些全国重点高校而言,要从这些A等生中选拔符合“对胃口”的人才,还是需要学校用自己的“尺子”考量。
高职院校 关注测试公正性
到今年为止,本市共有21所高职高专院校加入自主招生的队伍,这些高校分成若干个小组,各自联合命题。3年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否可能取代校际联考,直接成为专科录取依据?
“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一件好事情。”上海电机学院招办主任查引娟说,“过去自主招生高校要自主命题、组织考试,流程繁琐。如果有了学业水平测试,就可以免去联考这一环节,学校只要加试一到两门专业课就行了。”不过,她强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取代自主招生联考的前提是考试必须公平公正,所有学生要在 “一条标准线”上。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贾铁飞认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可以推进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同时也能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参照。但在他看来,“水平考”仅是起到参考作用,自主招生不可能取消考试环节。“各校有自己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他同样担心学业水平测试的公正性,比如,中学为了升学会否设法“拔高”学生等级。
本报记者 钱滢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钱滢瓅
编辑:
马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