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美刊:在中国做生意应避免三大“谬误”
2009年10月30日 13:38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华网消息:美国《福布斯》双周刊10月27日一期发表文章,题目是“有关在中国做生意的三大谬误”,作者是中国市场研究集团董事总经理雷小山。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第三季度增长8.9%。甚至对最大的跨国公司而言,中国都成为获得增长的关键。由于中国的重要性从未这么关键过,因此以下是三大有关在中国做生意应避免信以为真的谬误。

谬误一:中国经济是出口带动型的

中国经受住了这场金融危机的考验,并且状况要比章家敦等分析家所预测的好,之所以能这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出口部门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大大低于这些分析家所认为的数字,即近40%。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出口的确暂时在经济中占据了那么大的比重。

但在金融危机开始前,情况就有了巨大的改变。我的公司中国市场研究集团估计,到2008年,出口在经济中只占20%。成本的提高,加之新经济政策出台导致了这一下滑。

随着国内消费的增加,出口部门将会继续发挥作用,但作用会日趋减少。我们估计,未来五年中,消费者刺激的国内消费将会占到GDP的50%,现在是33%。

谬误二:中国廉价劳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人们或许这样认为,但事实上即使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各公司招募和保住人才仍很困难。许多蓝领工人不愿意继续在广东等制造业中心的工厂中为低廉的工资卖苦力,并且每年只能探亲一次。他们没有了挨饿的恐惧感,因此就业的选择性更大了。在他们家门口的地方出现了多得多的就业机会,因为中国586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加强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而大部分的建筑和工厂的工人都来自这些地区。

从白领阶层看,大部分跨国公司都需要重新思考它们的人力资源策略。跳槽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公司每年跳槽的员工高达20%。造成年轻白领跳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工资太低,而是看不到未来事业发展的前途。

令年轻员工最感到士气受挫的莫过于,看到外来者占据高位,拿着超高的工资,而在这些位置上没有一位大陆人。或许会有来自台湾、香港和其他讲中文的管理人员,但大陆人仍将他们看成是外国人。许多大陆人认为,如果能在谷歌的中国竞争对手百度找到工作,为什么要替谷歌卖命,并且他们认为在这些公司他们的发展不会受到限制。

各公司需要向中国的年轻人表明,他们一心想要留住他们,需要提供培训计划、海外轮换的机会和明确的升迁机遇。

谬误三:关系就是一切

太多的公司雇用名门之后,认为这些人的背景将会确保生意的成功。

的确与其他所有地方一样,这点在中国也很重要,但是经济变得更加成熟。规章制度比5年前更加透明,在大部分情况下,不再需要私底下做工作来获得许可。那些攀上正确的人则确保了致富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对大部分公司而言,市场营销的四大要素———价格、销路、产品和推广开始奏效。(编辑:刘瑞常)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马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