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南澳1号古沉船载万件明代文物将被打捞(图)
2009年10月23日 04:32人民网-人民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古沉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启动后,武警战士守护展示中的先期出水文物。

一批先期出水的古代瓷陶器,吸引了公众关注。 陈伟斌摄(人民图片)

核心提示

“南澳Ⅰ号”古沉船打捞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这艘沉睡了460余年的明代古商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又一座实物例证。

据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窑产青花瓷,数量应在万件以上,是一个罕见的海底宝库……

明代商船沉睡460余年

打捞工作拉开帷幕,已有部分文物出水

10月22日,广东省南澳县云澳镇附近海面颇不平静。“南澳Ⅰ号”古沉船打捞工作,已经在此拉开帷幕。

明万历年间,一艘满载着瓷器的商船,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至南澳岛三点金附近海域时突遇风暴,沉没于南澳岛东南乌屿与半潮礁之间27米深海底,距南澳岛最近距离约2海里。

2007年5月的一个早上,云澳镇武警边防支队战士在此海域抓获偷偷潜水打捞文物的可疑人员,至此撩开了“南澳Ⅰ号”的神秘面纱。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打捞船已经抵达指定海域,专业水下考古队员已经进行了试探性水下发掘,已有部分文物出水。

但由于受海风海况影响,整个发掘工作目前进展缓慢。沉睡海底460余年的“南澳Ⅰ号”古商船,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本次水下挖掘任务的考古队领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主任崔勇介绍说,广州打捞局参与本次工作的专业潜水员有十多人,考古所也从广东省内抽调了十多名水下考古队员,共同完成此次水下考古发掘。

崔勇说,“原计划考古人员希望在东北季风到来之前完成水下清理和文物打捞工作,但由于受海况影响,发掘进度将随具体情况调整。”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