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从应对到普及
观测镜脱销,天文馆客流量大增,电话量过多导致通讯短时中断,日食奇观引发中外观测者天文热情,政府发布应对通知,加强科普,做好预案,强化值守,六分钟自然天象成为社会公共事件。一次日全食能否真正做到让科学知识普及?六分钟热情怎样变成持久动力?从应对到常态,我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新闻1+1》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王跃军):
您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1+1》。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子前看你,这应该是别有意味的一番景象。今天有日全食,我们见到了很多的看点和关注点,其中有一点是针对日全食,国务院还发出了一个通知,怎么样来看待这样一个事件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教授张国庆,张教授您好。
张国庆(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教授):
你好。
主持人:
张教授,实际上像针对极端的这种恶劣天气等等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很多的单位和部门,应该有相应的紧急的预案,为什么国务院还会发出这样一个通知呢?
张国庆:
我的基本看法,我是认为这次国办发的这个通知应该是属于防范于未然的预警性的一个合理的公共管理选择。为什么会这么看呢?我想可能跟这一次的日全食的这样一个特点有很直接的关系。
我想通过网络报道可以看到,这一次是近500年来,中国持续日全食时间最长的一次,大概可能要持续到4-6分钟。
第二个,这次波及的面也比较广大,自西向东,整个长江流域几乎都涉及其中。
第三个,涉及的人口也非常广大,大概有近4亿人可以直接观看日全食,人口的比重占得也很大。
在涉及到的流域情况来看,我们都可以理解,流域由于广大,人口众多,这里面涉及到各类的城市,也涉及到乡村,所以人群的结构也就因此变得非常复杂。
在这样一个特定条件下,我觉得就有可能发生两类不确定性,一类的不确定性,就是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实际上由于我们过去没有遇到过,因此实际上人们并不能够肯定可能出现什么样很确切的后果。
主持人:
这是其一。
张国庆:
比如有报道说,温度可能会下降10-15度,有没有可能产生大规模的电磁现象,诸如此类,有没有什么风力变化等等等等,这些东西我们并不能够确切地知道。
第二个不能够确定的可能的后果就是可能发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我想我们实际上也不能够很确切地知道。
主持人:
张教授,实际上从这份通知当中我们看到,实际上提到了四个方面,其中是加强科普宣传;还有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同时组织加强观测和旅游的管理;另外还强化值守应急。其中的第一条是加强科普宣传,您怎么样看这样的一个排序?
张国庆:
科普宣传,我想首先是针对广大的农村人口而言的,或者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日全食在历史上从来都是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兆,在信息不够发达,或者人们还有一些迷信思想的地区,这个有可能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张教授给我们带来的分析。
应该说在我们的片子当中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看日全食的现象当中,有许多关注点,今天我们的新闻评论员是清华大学科技传播普及研究中心的理事长徐善衍徐先生。您好徐先生,刚才张教授给我们做了很多的分析,他也提到了比如说要加强科普宣传,放在政府通知的第一位。您觉得实际上对像日全食这样的一个自然现象来讲,我们现在对它的了解程度,从了解的人员结构和比例上来讲,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徐善衍(特邀观察员):
就我对我们教育的了解,应该说我们凡是上过小学的这些人员,对日全食、日食的现象应该是有一个基本了解。但实际上我们过去在多年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调查情况来看,我想对我们日食现象,日全食的现象能够给予一个科学的解释和全面的了解,恐怕不会超过三分之一的,恐怕要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对日全食现象不能够给予一个科学的解释。
所以抓住这么一个几百年才能遇上一次的天文奇观,由这开展一些天文知识的科学普及是完全必要的。
主持人:
看到今天各种各样的说法,说是500年一遇一次的,有人说我真想再活500年。实际上像对于刚才您所提到的,作为一种科普宣传这样一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对普通公众进行这种科普来讲,相应的机构有哪些?怎么样来进行这样的一个科普宣传?从日常生活当中来看。
徐善衍:
实际上面对社会广大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机构是方方面面的,但是从世界上大体分两大类:一个就是日校的正规教育;再一个就是日校以外的各类非正规教育。现在日校教育应该说发展得越来越快,公民受到正规教育的水平,从原来小学的义务制教育到初中的义务制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我想全民义务制教育水平要不断提升的。
主持人:
可是我们看到今天在网上也有相应的评论,比如说像面对这样一次百年一遇的这样一个天文现象,好像我们相应的教育机构,尽管现在是在暑假期间,好像也没有采取什么样的动作,针对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实际的观察,没有进行这样的一个组织,有人提出批评,你怎么看?
徐善衍:
我认为从我们现在中小学的教育来看,对这种日食教育,在他的正常课程里边应该受到一定的教育。至于学校组织这种带有科普性质的集体观测活动,作为组织假期孩子们的一次活动,我看还是有意义的。但我倒觉得,倒没有必要说通过这次观测,对我们的中小学生进行一个日全食的科学知识的普及,我觉得对中小学生,他们会能够基本掌握这个知识的。
对公众来讲,刚才我谈到我们的科普单位,除了学校之外,还有我们社会各部门这种非正规的教育,这种非正规的教育,由于我们国家受教育的水平不是太高,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广大公众进行一些科学知识的宣传,使广大公众了解日全食的一些科学道理,这都是完全有必要的。
编辑:
黄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