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应当考虑马歇尔计划
2009年07月15日 06:57南方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日前,为应对当前出口颓势,在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提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即“和谐世界计划”或“共享发展计划”,这一新颖的思路引发热议。许认为,中国拥有大量外汇(资金过剩)、巨大的产能过剩和极高的人民币信用可以转化为新的途径,即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投向他们的基础建设,而这些国家向中国企业“采购”产品和劳务,从而扩展新的外部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承担贷款风险,企业输出过剩产能,人民币国际化”三位一体。许建议,可以设立5000亿美元规模的“和谐世界计划”基金,投给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渠道可借助现有的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经济史学家普遍认为,二战后美国启动“马歇尔计划”除了意识形态方面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美国过剩产能的消化问题和外部需求的拓展问题。二战之后,美国拥有大量储备、全世界50%以上的产能、几乎对大部分国家都保持着贸易顺差,而欧洲和日本疲软的经济无法支付对美债务,迫使美国必须为盟友们提供融资、帮助其启动经济获得自生能力,让他们采购美国的物资帮助美国消化过剩产能,并使负债高度“国家化和政治化”,从而降低坏账率。

中国目前情境与此类似,如有2万亿以上的美元储备并是“世界工厂”, 在基础建设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能力。而很多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资金瓶颈、基建落后、可贸易能力不足等问题,它们处于罗斯托所说的“增长前夜的陷阱”,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需要中国的帮助。

实际上,近5年来中国已经开始对外输出资金、产能以及基建经验。如成立了中非发展基金,并对非洲、东盟、中亚、拉美以及中东都有一些贸易安排和投资协议。中国这种零散式的、缺乏整体国家战略建构的、完全由企业层面进行操作的“马歇尔计划”同美国版的“马歇尔计划”颇为不同,更接近于日本版模式。

日本版马歇尔计划,它诞生于1988年,由日本经济学家大来佐武郎提出,其时日本外汇世界第一、不亚于目前中国的高储蓄率、大量的贸易顺差、强大的基建和技术能力。日本为了平衡其经济,采取了“对美国狂飙式收购”和“对东南亚马歇尔计划”两套对外战略,由于日本一直是产业指导性和政府控制力很强的国家,为了淡化这一特性,规避西方舆论,日本“尽量隐藏对外战略的国家产业意志、过度强调企业的自发意志”,没有将企业对外风险转化为国家间的风险,当日本遭遇资产泡沫破灭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日本企业承担巨大的坏账,日本政府不得不动用财政和货币力量来消化这一坏账,最终还是日本政府“埋单”,但却没有形成其他国家对日本的严格债务。

我们认为,中国应当借鉴日本版马歇尔模式的经验,而它的教训完全可以规避之。首先,日本是“经济强、政治弱”,无论在日元升值还是对外政治施压,日本并没有足够的大国资源,从而无法实现“负债国家化”目标;其次,日本马歇尔模式还是部分参考西方的“贷款政治化”标准,同中国的“无附加政治条件”所获得欢迎度完全不同,因而无法消除受助国的警惕;第三,日本在东南亚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在技术转让和进口开放上过于保守,导致东南亚变成了日本产业链条上的环节,导致投资越多东南亚贸易逆差也越多;而在东南亚的公路、港口、电力、通讯等基建上,日本让企业和银团操作,形成了类似“打捆项目”的局面,没有形成国家间的政治约束,最后造成了“坏账企业化、政府收尾化”。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