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支持大型企业跨国并购
2009年07月06日 07:38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

本报讯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在2009年全球智库峰会“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合作与责任”分论坛上表示,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全球并购和产业整合的步伐,我国将营造良好的环境来支持开展跨国并购。

李荣融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也日趋活跃。但中国目前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不多,中国企业的规模和整体实力与其在国际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很不相称。

数据显示,在2008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五百强当中,中国大陆地区仅占5%,而美国占30.6%,日本占12.8%,法国占7.8%,德国占7.4%,英国占6.6%。

“我们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盈利额加起来还比不上美孚。”李荣融认为,中国必须积极融入并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整合能力。

他强调,跨国并购是中国大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也将营造良好的环境来支持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同时,李荣融也提醒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浪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企业在开展跨国并购过程中,应量力而行,结合自身的实际和情况,有效地开展跨国并购,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履行好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同一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谈到跨国并购时也表示,跨国资本的流动有助于资源合理配制,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增强抗御风险和长远发展的能力。因此,中国政府有关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中国企业继续开展对外投资,包括和其他国家跨国公司合作。

张晓强还表示,中国的一些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阻力,比如企业的商业行为被政治化,在投资的领域方面有时受到有别于其他国家企业的不公正待遇等。“当前有两种投资保护主义的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以各种借口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的保护主义。另一种是因为本国经济困难,以种种理由限制本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保护主义。这两种投资保护主义,我认为都不利于跨国公司的健康发展。”张晓强说。

他认为,跨国投资要恢复增长,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创造开放的投资环境。“中国政府愿意与各国共同努力加强投资合作,反对保护主义,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投资环境,为跨国公司和其他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力的条件。”

马建堂:近期尚未看到有通胀风险

本报讯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在全球智库峰会“全球储蓄、消费及金融安全”分论坛的间隙对记者表示,中国第二季度经济持续改善,但仍需巩固,具体信息可以等待数据发布。同时,他还表示,近期尚未看到有通胀风险。

马建堂在当日的主题演讲“不能妖魔化投资”中还表示,不能“妖魔化”中国的投资,只要投资是合理的、充分的、不可或缺的。改善民生,调整结构,发展生产,都需要政府投资,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马建堂说,中国的国民消费一直在增长,之所以消费率呈现逐年走低趋势,主要是消费增长快,投资增长更快。就消费和储蓄而言,虽然消费率也在提高,但没有储蓄率提高得快,原因是东亚地区节俭的文化传统对提高储蓄率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老百姓由于养老、大病等对未来个人生活持谨慎态度。此外,收入差距拉大,也是影响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郑晓波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