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南京老城南改造争议4年未决 温家宝曾两度批示
2009年07月06日 04:12新京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6月20日,一名收破烂的男子站在被拆的老宅前。南京南捕厅项目中的程善坊4号属于拆迁范围,这里将建成高档会所。记者 吕宗恕

6月22日,在南京门东三条营一带,类似这种奖励及早搬迁的公告随处可见。

南京老城南拆改之争

南京老城南街区,是成片推倒改造,还是作为历史文物保护?4年争议,温家宝总理两度批示。今年6月5日,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前往南京调查。目前,老城南的拆建已暂停。

- 核心提示

今年4月底,29名专家学者上书呼吁,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告急,温家宝总理作出批示。

其实,早在三年前,16位国字号文保大师和学者上书国务院,恳请立即停拆南京老城南后,温家宝就作出过批示。

6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前往南京调查。18名“上书”代表受邀参加评议,诸多意见直指南京市政府近似“推平式”的旧城改造方案。

到底该如何改造?在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中该寻找怎样的平衡?这是一个涉及民生改善、文保尴尬,甚至政治考量的复杂命题。

- 新闻背景

老城南

南京历史最悠久的传统旧城区,是南京的发源地,因民国以后在新街口以北发展新市区而被称为“老城南”。老城南位于秦淮河两岸,多为江南穿堂式民居,以“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为特色。南京的方言、云锦、绒花、白局、灯会、盐水鸭等传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发源于此。

南捕厅

老城南现存成规模的历史街区之一,拥有以甘熙故居为代表的传统民居群。这里又是南京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回民聚居区,七家湾锅贴、评事街板鸭等清真小吃在南京家喻户晓。2002年《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2003年《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划定其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甘熙故居

位于南捕厅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15、17、19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南京最具代表性的多进穿堂式古民居“九十九间半”之一。1992年被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梁白泉念完这首诗,叹息,“再要看老城南,去翻书吧。”

81岁的梁白泉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6月20日,说起老城南历史街区正在一点点被蚕食,他几次捶胸顿足。

在南京人心中,老城南是指中华门内东、西两片围绕内秦淮河,以夫子庙为核心的明清历史街区,是南京城的根。

按照南京市政府项目规划,老城南片区最大规模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南捕厅四期工程,共13万平方米范围内的4200户居民,必须在6月底前完成动迁。

因29名专家学者上书呼吁,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告急,温家宝总理作出批示,目前已进行一半的拆迁被暂停。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