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高管趁股市红火掀减持套现潮 秘而不宣规避监管
2009年07月06日 02:44北京商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商报记者陈洁/文王晓莹/漫画

红火的股市,掀起越来越庞大的高管减持潮。从5月份至今,见得到的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已超过400笔,套现超过10亿元,这一数字超越今年1-4月的总和。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更将高管减持推向高潮——其6月减持2759.4万股,套现2亿多元。耐人寻味的是,很多高管减持后并没及时将减持信息告知中小股民,甚至长期秘而不宣。高管频频减持意味着什么?究竟高管们该怎样减持才能减少对普通投资者的伤害?

减持潮愈演愈烈

三公司减持高管成亿万富翁

随着限售期的到来,很多高管逐渐将他们的纸上富贵通过二级市场套现,变为真正的财富。

这一动作在近两个月表现突出。

5月份高管减持了1600万股,套现2.1亿元。6月份这一数字增加到超过4000万股,高管们当月从二级市场上套现8.7亿元。

如果仅从两市的成交量上看,这个数目确实不算高。然而,考虑到这两个月至少有1/10的上市公司高管从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上套现,称之为高管减持潮并不过分。6月份还出现了多例大幅减持的例子,首当其冲就是紫金矿业。

在上市仅仅一年之后,紫金矿业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公司高管和大小非们的提款机。撇开股东减持不谈,6月12日,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通过大宗交易所减持公司2759.4万股,套现2.52亿元。这一套现数额,创下今年以来单位高管一日套现的新纪录。

除紫金矿业之外,6月初金风科技的7位高管也上演了一出集体套现的好戏,短短5个交易日卖出1813.91万股,套现金额超过6亿元。其中,公司董事长武钢和总裁郭健套现金额均超过亿元。这家上市也仅仅一年半的公司,让多位高管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上市以来造福的究竟是谁,已经不言而喻。

另一个极端案例是莱茵生物。这家股价连续涨停、不断停牌、然后继续连续涨停的个股,可以说是管理层越查、股价越涨的典型。在股价暴涨的过程中,莱茵生物的前高管杨晓涛在6月18日高位减持323万股,套现1亿元。

规避监管规定

高管辞职前大幅套现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在买入股份后,所持股份在6个月内不能减持。同时,在离职后半年内,高管所持的股份也不能减持。为了规避这些规定,不乏辞职前先减持的高管。

今年5月份,大华股份副董事长王增锹在三个交易日抛售了49.6875万股大华股份,套现超过2000万元。然后在6月1日,公司即发布王增锹请求辞职的消息。为了规避离职后6个月内不能减持的规定,王增锹辞职前大幅套现接连减持。

和辞职前先减持的高管相比,违规减持的上市公司高管更令投资者头痛。

6月23日,深交所发布谴责公告,对康强电子副董事长刘俊良减持不告知的行为进行批评。刘俊良自2008年10月29日至2009年2月6日期间减持公司股份442.9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8%,成交金额高达1806万元。然而,投资者直到半年以后才知道这么一回事,因为刘俊良并未将减持事宜上报。

股价高出基本面

套现比持股更合适

为何步入5月份以来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蔚然成风,甚至想尽办法也要减持?分析人士指出,高管频频减持,其首要原因就是认为公司股价已经高出基本面,因此套现比持有股票合适。

“如果我认为我工作的上市公司股票值100元,我肯定不会在股价才8元的时候减持。但是如果我知道我们公司的价值仅仅只有四五元,那么股价已经到8元了,我当然要减持。”私募基金经理吴国平表示。

民族证券分析师刘佳章也表示,高管减持的首要原因就是上市公司股价偏高。“相比一般的投资者,高管对自身公司的了解更为深刻,因此高管频频减持很多都是认为股价过高。比如说金风科技,目前的股价已经预支了公司未来三年的业绩增长,那几位高管套现也正常。”

事实上,2008年底的情况和现在完全相反。当时,上市公司高管频频增持大举买进,甚至出现增持远超减持的情况。上市公司高管增持减持,清晰反映了他们对上市公司股价的看法。

“如果仅有一位高管减持,可能并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出现多位高管减持,这就能够表明上市公司高管普遍认为股价过高。”中信建投分析师刘杨表示。

<< 上一页12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陈洁/文 王晓莹/漫画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